接下来我们一起《逛潮汕》。去到汕头,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汕头小公园。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有“潮人精神文化家园”的称号,建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汕头城市发祥地,也是全国34个开埠城市中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开埠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老城的新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生记者 谢雯冰:位于汕头老市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区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标志,同时也是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这里有韵味十足的民国风建筑群,连排林立的中西合璧骑楼群、环形放射状的商业街区,随处可见潮汕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融合汇聚留下的印记,这里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之旅导游 钟立明:小公园本身是一个城区,这个城区非常大。从2017年开始,这个城区进行一个老区活化工程,到现在已接近尾声。现在来到小公园,主要还是以小公园亭以及周边几幢老建筑为主。来到这里,非常有民国时期的感觉,第一是参观小公园亭以及1932年所建的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当年是由五位华侨所建的潮汕一带最大、最集中的商业中心。2021年的时候,陈伟霆在这里拍摄电影《暴风》,搭建的一些民国时期的布景还保留着,也使得小公园更加有味道,来这里拍照片、“打卡”是非常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汕头是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侨而兴的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这座城市开放的历史,可以透过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来深深地感受一下。开埠文化陈列馆浓缩展示了1860年汕头开埠以来的历史脉络、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并集中展示了新汕头风采。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汕头文化。

广之旅导游 钟立明:汕头以前叫鮀岛,是一个小沙洲。1860年因为鸦片战争后逐步开埠,在这里形成一个港口,这个港口当时还是属于澄海县管辖的。当时外国人在这里设立了仓库、港口等等。根据航运的发展,来到大铁船的时候,汕头这个地方更适合大铁船的停泊,慢慢因港而生,诞生了汕头这个地方。

广之旅导游 钟立明:来到小公园,除了开埠文化馆以外,邮局也是值得一看的。这个邮局始建于1932年,当时就是作为邮局,一直到现在都是邮局在使用,所以整个建筑的总体都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到现在它虽然没有作为邮局的功能,现在是作为汕头的邮政博物馆,里面也能了解到邮政系统在中国的演变历史,也是比较有意义的,包括喜欢集邮的人,在里面还能看到一些比较趣味的邮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潮味十足的汕头小公园,自然不能错过一种潮汕人最熟悉的味道——红桃粿。在汕头小公园,有一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式粿品”店,店里有数十种潮汕粿品,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红桃粿。凑巧的是,制作这些粿品的是一对揭阳夫妇,他们30多年前去到汕头开小店做粿卖粿,一步步把这一潮汕味道做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级非遗“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少君:我是揭阳人,揭阳地都人,从1989年就来汕头,在汕头小公园附近借了亲戚家的店来做粿。这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的店只有18平方米。开始就做红桃粿、甜粿,咱们揭阳人还会反沙芋,当时还做反沙芋、反沙番薯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级非遗“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少君:最初是左邻右舍来买,慢慢就传开。做了几年之后,就请了工人,越做越大,当时还有去外面学习,学习做一些点心。潮汕传统粿品和一些创新的点心,做起来就很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级非遗“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少君:做粿非常有讲究,粿皮要做到柔软度刚好。馅料也得有讲究,得选用冬糯。糯米要蒸到99%的熟度,太熟了会粘会烂。馅料还放了香菇、肉、豆干等。我们一个桃粿约150克,皮控制在60-62克最适合,馅料88-90克。这样皮就适中,又不会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级非遗“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少君:原来粿品都是裸露在卖,当时粿品这样在卖,很多市民就说:姐啊,你们的粿品很好吃,得有包装,包装好我们可以拿去送人。没时间去设计,等到我儿子长大了,他来接手,这些设计就是我儿子在做。粿品穿上“新衣”,包装得漂亮就可以去送人,也可以寄去外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级非遗“潮式粿品制作技艺”传承人 郑少君:以前也不敢想象能做成现在的规模,还这么受欢迎。就在你们刚刚过来之前,一位老香港叔,他从30多年前买粿买到现在,他以前买粿,我一个卖个1.5元,他说不行,我得付你3元,你们的粿太好吃了,我说不行。咱们潮汕人在外面,觉得好吃,就说加微信,帮他们寄去,非常多。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接下来我会把这些粿品文化做得更好,品种、品质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