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无锡的大街小巷依旧“年味十足”,随处可见红红火火的大红灯笼、中国结。无锡惠山古镇景区也是一派张灯结彩、热闹欢腾的景象。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生龙活虎的舞狮表演精彩纷呈,可爱活泼的老虎玩偶更是增添了虎年的气息,引得路过游客纷纷驻足留影。

两位无锡援疆教师——新疆阿合奇县同心中学副校长、无锡市广勤中学英语教师郑东升和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化学教师沈颖早早来到了惠山古镇。趁着寒假回家过年的机会,他们和支教的阿合奇同心中学的同学们约定好,要让高原的孩子们感受一下江南的春节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喧闹的人群中,他们拨通了视频通话。刚一接通,视频那边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跟老师打招呼。“老师,我是古丽尼亚”“我是古丽西亚”“我是热斯别克”……见到熟悉的老师,孩子们都很激动。“同学们,放寒假前咱们就约好了,这就带你们感受一下无锡的春节氛围。”两位老师举起手机,将周围充满新春气息的场面一一向镜头那边的同学们展示。

此时此刻,跨越4800公里的距离,太湖之滨的老师为托什干河畔的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假期实践课。孩子们排排坐,好奇地通过屏幕打量着镜头另一端的一切,第一次直观地感受无锡的春节氛围。眼前古色古香的江南风貌、欢腾雀跃的舞狮表演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淳朴的孩子们不善表达,但闪亮专注的眼神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略带羞涩的笑容,还是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兴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龙活虎的舞狮队伍旁,有几位书法家正在给市民们义务写春联。“无锡人过年有一个习俗就是写春联,借此传达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我们让这里的老师也写一副春联应应景吧!”听闻来意,正在写春联的一位书法家抬起头:“我在阿合奇也待了挺长时间!”原来他是市政协委员、无锡市五爱小学美术教师华斌,曾是一名援疆教师。看到屏幕那边的孩子们,他回忆起了自己在阿合奇工作的难忘时光,“我们当时主要帮忙设计柯尔克孜的刺绣图案。”言语间,他挥毫泼墨。“牛肥马壮家家富,柳浪莺歌处处春”,寥寥十四字,让人看到了帕米尔高原的壮阔与江南盛地的秀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之情跃然纸上。

郑东升和沈颖是在去年踏上援疆之旅的。怀着一份憧憬、一份期待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其他援疆老师一样,毅然决然从江南水乡奔赴苍茫塞外。刚来这里,和温润江南截然不同的干冷气候以及高原反应让老师们多少有些不适应,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除了坚定的信念、来自援疆工作组和当地工作人员的关心帮助之外,还有一群放不下的人。

来到同心中学的那一刻起,这里的学生们就成了援疆教师心中最深切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见面,质朴、有礼貌是孩子们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面对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刚开始孩子们还有些害羞、放不开。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老师们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沈颖将在无锡教学中一直采用的面谈面批方式带到阿合奇的校园中,通过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增进对他们的了解;郑东升在教学时更加耐心,慢慢地多讲几遍,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同时鼓励人人有梦想,个个有追求。对于困难的学生,老师们会坐三四个小时的车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渐渐地,孩子们打开了心房,和老师们变得更加亲近起来。

放假前的元旦联欢会,无锡援疆老师们成了孩子们“争抢”的“香饽饽”。“每个班的学生都抢着邀请你去他们班参加活动”,这一场面让郑东升记忆深刻。学生们热情地拉着老师跳起了民族舞,这是他们表达爱和尊敬的方式。

4800公里的距离,天山深处的这朵雪莲,已成为了太湖明珠最远的牵挂。2022年,是无锡对口支援阿合奇的第十五年。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无锡干部人才持续接力,奔赴天山深处的边陲小城,推进各个领域援疆工作有序开展,在阿合奇留下了深刻的无锡印记。其中,教育援疆为无锡援疆工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的一年,阿合奇的孩子们也有着新的期望:“我想新年多帮帮父母!”“我想买个字帖练练字儿!”“新的一年要更努力学习,成绩更加进步!”老师们对牵挂的孩子们也送上了美好的祝愿,“祝同学们虎年生龙活虎、虎虎生威!”……在汉语和民族语言的“新年快乐”声中,老师和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连线。但这份最远的牵挂,永远不会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