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宝博微课堂又开始啦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文物是汉代玉辟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玉辟邪为1978年12月宝鸡市北郊金河砖瓦厂汉墓出土,残长19.8厘米,高18.5厘米,重1.962千克。它是用一块较大的玉料整体雕琢而成,玉质青白,局部有沁,通体打磨抛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看!该辟邪的体魄雄健有力,肌肉饱满,姿态昂首挺胸,双目圆睁,两耳竖立,獠牙外露,前胯处生出双翼,前踞后蹲,蓄势待发,长啸嘶吼,似乎准备扑击。头顶有一似独角的长方体榫座,背部有圆柱形插筒,尾部有一方形孔,所插之尾可能已佚。全身布满阴线雕刻的圆圈纹、流云纹、羽翼纹等,线条婉转流畅,粗细相间,勾勒有序,边缘隐约能见毛道,堪称“游丝毛雕”。从工艺上来说,除圆雕外,还采用了高浮雕、线雕、钻孔等多种技法,使玉辟邪肌理细腻,灵动飞扬。迄今所知,汉代遗址和墓葬中曾出土3件玉辟邪,这件玉辟邪是目前出土汉代玉辟邪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工艺细腻精湛,虽有残失,但不失为一件艺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宁陵石刻

图片来源:高祥生.六朝遗存 千古神韵[J].建筑与文化,2021(07):266.

玉辟邪的基本形象来源于自然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亦是祥瑞之兽。最早见于西汉时期,流行于东汉至南北朝,有祛凶辟邪的作用。辟邪的形象通常是昂首张口、阔步游走的狮子,其造型来源于狮子、鹿,但是被神异化,使它们生出双翅、长出飞翼,将宗教神话文化与玉石雕刻相结合,变成了神兽。除了狮子、天鹿之外,有的辟邪还吸收了虎、豹的形象,均神秘威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晋越窑青瓷狮形辟邪烛台 杭州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陈姣燕.越窑青瓷辟邪的文化内涵探析 ——以杭州博物馆馆藏西晋越窑青瓷狮形辟邪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3):30.

“辟邪”最初的含义为“偏邪不正”。后来“辟邪”的含义被引申为避除邪崇,破除不详。“辟邪”成为一种驱除邪恶的信物,经常被绣或刻在织物、军旗、印纽、钟钮等物上,用以辟邪。

当下,我们还在与新冠疫情做斗争,借“辟邪”之义,祝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今日小知识:“游丝毛雕”“汉八刀”“毛刀刻”作为汉代三种极具特色的雕琢技法?你知道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吗?

“游丝毛雕”是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一种细线纹玉器雕琢技法,该技法雕出的细阴线形若游丝,宛如毫发,逶迤婉转,顺畅遒劲,又被称为“游丝刻”或“游丝白描”。对此技法的描述,最早见于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汉八刀”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其刀工简练、粗放,宛若八刀而就;二是因为其用刀讲求左右对称,奏刀后左右两道线槽形成了“八”字的效果。“汉八刀”实际上是斜碾工艺的一种。斜碾工艺在西周时期已非常流行,其流程应是将砣具偏倾角度,利用其侧刃带动潮湿的解玉砂碾制,使线痕呈现出一面深、一面浅的斜坡状。因此后人又称之为“一面坡”技法。

“毛刀刻”又被称作“乱刀”,初现于秦代,在汉代得到了发展延续。毛刀刻所琢线纹,总体较为宽浅,由很多条细过毫发的不规则细线纹组成,线痕边沿多歧出毛刺,风格粗放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