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明朝正德年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兴府有个富安村,村里住着个小伙子叫汪海长,年龄不大,尚未成婚。平时除了种地,便是靠给人打零工度日。由于他干活实在,不少人都愿意找他干活,再加上他省吃俭用,这些年来也攒下不少钱,心里一直盘算着,再过两年就可以娶个媳妇了。

能活到这份上,汪海长算是不错的了。父亲病逝时,汪海长只有五岁,幸好汪海长有个好母亲杜氏。杜氏为了避免将来汪海长受冷落,因此一直没有改嫁,而是选择辛辛苦苦地独自抚养孩子,直到孩子长大,可以独立干活了,杜氏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过,为了孩子能够娶上媳妇,杜氏仍然一直帮着儿子汪海长干活。

汪海长有个姑母汪氏,是父亲的妹妹,嫁到了十多里远的南阳村。父亲生前两家便经常走动,父亲去世以后,姑母看到汪海长年幼可怜,时不时地接济汪海长,因此汪海长一直很感恩姑母。岁月不饶人,姑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转眼间就七十五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七十多岁就是高龄了,姑母也变得体弱多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侄儿,汪海长经常去探望姑母,这次因为去干活,有阵子没过去看了。汪海长这天刚回到家里,吃完饭收拾东西,准备去探望姑母,恰好姑母的儿子、也就是汪海长的表弟庞百顺急匆匆地来了,说:“表哥,我妈快不行了,您赶紧过去看看吧!”

一听这话,汪海长急了,母亲杜氏也放下手中的活,和儿子一起,脚步匆匆赶往姑母家。等到了姑母家里一看,发现姑母躺在床上,气若游丝,眼睛都睁不开了,屋里还有着死人身上才有的味道。想起姑母往日对自己的好来,汪海长和母亲忍不住泪如泉涌。可是哭完之后,母子俩却赶紧往家里赶。原来,当地有个习俗,娘家人不能看到出嫁的女人去世,这样对娘家人不吉利,必须得等到对方报丧,娘家人才能去哭丧。

回到家,母子二人内心悲伤,晚饭只吃了一点便睡下了。除了等着姑母的家人来报丧,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第二天,汪海长不敢出去,帮母亲在家里收拾家务,并准备了纸钱和香等物品。黄昏时分,汪海长见家里没水了,便挑着扁担去村口的井里挑水。快走到井边的时候,汪海长看着远处走过来一位老人,弯着腰,拄着一根木棍,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动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走近了,汪海长仔细观瞧,发现这位老人竟然是姑母!只见她脸色惨白,身穿寿衣。也许是走累了,姑母坐到树荫底下,一抬头正好看见了汪海长,裂开干瘪的嘴唇,冲着汪海长笑道:“海长,你过来接我来了?”此时,一阵凉风吹过,在这夏日的黄昏里,汪海长竟然打了一个冷战,两只木桶从他肩膀上滑落。

汪海长转身就跑,回到家里气喘吁吁地对母亲杜氏说:“娘,不好了,我,我见鬼了!我看见姑母来找我们了!”杜氏吃了一惊,忙从里屋取出三根香和纸钱,交给儿子,说:“快去村口点上香,烧纸钱,求你姑母不要来咱家!我马上去找李道公,请他作法!”说完,杜氏转身就去找李道公,汪海长则拿着香和纸钱,去村口找姑母。

等到了村口,汪海长见着姑母就跪下了,点上香和纸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姑母,感谢您当年对我家的救助,我永生难忘!可是我还没有结婚,我母亲也没有做对不起您的事情,求您不要到我家害我们!”姑母愣愣地看着香和纸钱,半天才从干瘪的嘴唇里吐出几句话:“海长啊,我不是鬼啊,我更不会害你们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这些,姑母汪氏好像很累的样子,好半天没再说下一句。此时,杜氏带着李道公来了,李道公手里还拿着木剑和黄纸。村里有白事时,指定要请李道公来,遇上稀奇古怪的事,也会请李道公前来“降妖除魔”。不过,李道公可没有见着真鬼,这次他看到坐在树底下的汪氏,心里直发毛,不过还是硬着头皮,点上黄纸,然后手持木剑向汪氏走过去,嘴里念念有词。

汪氏从小生活在富安村,长大以后才嫁到南阳村,因此和富安村的李道公认识。她冲李道公笑了笑,说道:“李道公啊,我的事还需要您费心,帮我办得体面一些!”李道公吓得惨叫一声,扔下木剑,转身就跑,无论汪海长和母亲杜氏在后面怎么喊他都不敢停下。

杜氏见李道公都被吓跑了,她也没辙了,转身对着汪氏跪下了,边说边抹眼泪:“他姑,我们孤儿寡母不容易,如果您缺钱花,我们多给您烧,只求您别来害我们,海长还没有娶媳妇呢,这事要是传出去,谁还敢嫁到咱们老汪家呀!”汪氏盯着杜氏的脸庞,小声地说:“我真不是鬼!鬼是没有影子的,你看我有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汪氏费力地用木棍撑住身体,往前走了进步,走出树荫。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汪氏长长的身影映射到地上。汪海长和母亲看到了影子,这才知道对方的确是人,于是上前搀住姑母。汪海长心中有疑问,姑母为什么来找他们呢?姑母缓缓地说:“我还没有‘辞门’呢!”

汪海长恍然大悟,原来明朝时当地有个风俗,就是有些出嫁的女儿,在感知自己快要去世时,会想尽办法回一趟娘家,在娘家看一眼以后,再返回夫家,很满足地离开人世,这就叫“辞门”。当然,并不是所有出嫁的女子都能这样,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福气。

显然,姑母汪氏是想去世前回娘家一趟,汪海长明白以后,满面羞愧,他知道错怪姑母了,于是主动走向前,背起姑母就往家里走。此时,姑母在汪海长的背上自言自语:“昨晚遇到两个鬼差,他们带着我走,可是我想起来还没有‘辞门’呢,向他们百般恳求,他们才同意放我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里,汪海长和母亲杜氏的心里又是一阵发毛,从南阳村到富安村有十多里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一个病恹恹的小脚老人来说,着实不易,她是怎么来的呢?恰好,后面传来男子的声音:“娘,你怎么在这里呀!”汪海长回头一看,原来是表弟庞百顺!

杜氏悄悄地把庞百顺拉到一旁,小声地说:“大外甥,你老实告诉我,你娘到底走没走?”庞百顺满脸都是汗,衣服都湿透了,说:“没有啊,如果走的话,我肯定回来报丧啊!我昨晚在外间睡的,早晨起来后看见母亲还在床上,我就去厨房做饭,等回来以后母亲就不见了。我找遍了她平时经常去的地方,一直没有找到,傍晚的时候才找到这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氏想起来了,今天确实是没有人过来报丧,于是彻底放下心来,回到家里准备了米饭和菜,汪氏竟然吃了一碗米饭,满脸都是幸福和满足,后来由庞百顺背着回了家。次日凌晨五点,庞家派了人来报丧,说老太太刚刚走了,走得很安详、很平静……

和煦说

有人说,女儿出嫁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娘家逐渐成了客人,在婆家逐渐成了亲人。然而,娘家毕竟是娘家,是生育了自己、养育了自己的地方,有包容自己的父母,有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这也是本文中的姑母为什么在去世之前,忽然间回光返照,心里只想着回家,甚至来不及同任何人商量,便执意要回娘家的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