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要避免“六个单一化”

在全国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中,各地区在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的时候,力求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的实际,适应群众的需求,探索和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力求做到“传播新思想有魅力、开展新服务有活力、创造新生活有动力”。但是,我们在试点县区以及街、乡村调查时发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存在行政化、形式化、单一化、机械化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避免“六个单一化”,开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各地区交流分享。

.避免设计单一化, 注重丰富性

文明实践中心及所、站的展示设计,尽量将宣传新思想内容与党员、群众实践体验的内容相融合,交相辉映。文明实践中心及所、站的展示既要符合政治性、规范性,也要体现丰富性、活泼性,才能够让干部群众“喜欢看、有启发、长见识、鼓干劲”。

二.避免宣讲单一化,注重生动性

目前,在各个全国试点县区以及省市级试点县区,送课下基层、送课到乡村成为文明实践讲师团重要的任务,安排非常多,场次非常密。且有些专家讲课理论性太强,不接地气,群众听了一次就不想再听了。我们认为,文明实践宣讲团送课到乡村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创新。

1.形式上

要更多鼓励分散式、灵活性、有针对性的“送课”,如送课到炕头、到田头、到店铺、到门口。这样的传播形式既不干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贴近群众的行为习惯,传播新思想新文明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2.内容上

讲师团成员要善于将新时代新思想的元素,与自己的体会、经验相结合,与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相结合,通过讲故事、讲体会、讲思考、讲观点的渐进过程,让基层干部和乡村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三.避免项目单一化,注重灵活性

一些文明实践试点的镇、村,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种类较少、形式单一,更多是一次性轰轰烈烈的活动,缺乏日常化、生活化的影响力。因此,如何引导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实现常态化和持续化,需要进行辅导和帮助。

1.善于将活动转化为项目

要引导各乡村将原有临时性、短期性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常态化和日常化,转变为持续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项目。

2.不断延伸和丰富项目

文明实践志愿者就要善于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延伸,推出更多更细的志愿服务项目。文明实践讲师团志愿者将宣讲的项目与服务的项目结合,开发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新项目,就能够吸引群众、受到欢迎。

.避免服务单一化,注重针对性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深入乡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的时候,要注重服务对象多样化和群众需求多变化,而不能运用简单和机械的方式。其实,在一些简单、零碎的服务之时,不断增添一些服务内容,不断变换一些服务形式,就能够让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具有新的魅力和吸引力。

五.避免传播单一化,注重多样性

通过到一些试点交流时,地方领导和基层干部反映了“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内容,看到的到处都是宣讲、咨询、演唱,感觉比较单一,不够实际。”其实,这与很多地方的传播形式单一化、机械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注传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01
将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深入人心,吸引群众关注和参与。
02
在新时代文明新活动中人性化、人情化的因素,从而增加传播的吸引力。
03
要注意收集和传播活动背后的故事、活动之后的故事。宣传报道应该跟踪了解,收集这些“幕后的故事”,才能够展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
06.避免机制单一化,注重创新性

有些地方对于志愿服务的机制简单化理解,一方面认为就是搞搞宣传活动,造完声势就可以了;另一方面认为就是将原来的志愿服务活动汇合起来,集中开展和宣传推广就可以了。这种单一化的认识,不能够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创新特色、丰富成效。通过调查发现,避免机制单一化,就需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1.建立联动合作机制

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村民祠堂等合作,共享资源、共创业绩。

2.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除了党政推动之外,要通过面向社会各界的发动和激励,形成专业志愿者队伍、特色志愿者队伍、村民志愿者队伍、学生志愿者队共同参与,为乡村文明实践提供多样化、可持续服务的机制。这些社会力量具有灵活性,能够摆脱行政化、形式化的干扰,切实有效服务乡村群众的利益需求,广泛多样传递党的关怀。

3.建立资源共享与互补创新的机制

除了党政推动之外,要通过面向社会各界的发动和激励,形成专业志愿者队伍、特色志愿者队伍、村民志愿者队伍、学生志愿者队共同参与,为乡村文明实践提供多样化、可持续服务的机制。这些社会力量具有灵活性,能够摆脱行政化、形式化的干扰,切实有效服务乡村群众的利益需求,广泛多样传递党的关怀。

我们认为,乡村志愿服务要提高针对性,不断设计和实施有特色和吸引力的项目。在一些简单、零碎的服务中,不断增添一些服务内容,不断变换一些服务形式,就能够让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具有新的魅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