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出炉,半天承包微博热搜的顶流是谁?

毫无疑问,是这个 19 岁的女孩,谷爱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谷爱凌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的决赛。

她挑战了一个从未实地训练过的动作,一跳封神,成功为中国带来了冬奥史上首块女子金牌!

一直以来,这个动作都是滑雪大跳台的天花板,至今只有一人完成——也就是本次比赛的亚军。

谷爱凌这一跳,不仅打破了中国雪上运动的禁锢,更是打破该项目对女运动员的偏见。

这也让天才、学霸、冠军等标签,统统落在她身上。

但她的成功,绝不是仅用这几个词就能概括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密谷爱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爽文女主养成记

我曾坚信,网文里双商兼具还貌美如花,能文能武还家境富裕的爽文女主,一定是作者的想象。

谷爱凌的出现,让这种虚构角色的天才女主突然有了原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出生起,谷爱凌就是标准的「别人家孩子」:

2003 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3 岁开始接触滑雪;8 岁加入美国太浩湖地区专业滑雪队,9 岁拿下全美冠军;17 岁首次参加世锦赛,获得 2 金 1 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雪事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学业也没有落下。

提前完成了高中课程,不靠体育特招,以 SAT 1580 分考进了斯坦福大学——SAT 是美国高考,满分 1600 分。

当年比尔盖茨和扎卡伯格,也就考了 1590 分。

她也不是个只会学习和训练的机器人,爱好十分广泛。

谷爱凌对每个爱好都做到了极致的专注,爱好就变成了样样精通的特长。

有人说,谷爱凌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为家里有钱。

但看过她的纪录片后就会发现,家庭物质条件只是她的起点而已。

「中西结合」的家庭氛围,才是她人生起飞的关键。

谷爱凌极少提及自己的美国父亲,言语中与来自中国的母亲和姥姥十分亲近。

相比于大多数明星运动员的献祭式保姆母亲,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显得有些「另类」。

她毕业于北大,22 岁就拿着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攻读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念完硕士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读了 MBA,毕业后在华尔街工作,成了华尔街的投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热爱滑雪运动,谷燕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个度假村的滑雪场兼职滑雪教练。

每次都会带着谷爱凌一起去:“我觉得是我找了一陪玩儿的,特别幸运,觉得有一个女儿能跟我一块玩儿的。”

谷燕把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经营地蒸蒸日上,无形中也教会了谷爱凌自律与思考。

在母亲的影响下,谷爱凌爱上了滑雪,很快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3 岁时,她就能跟着 5 岁孩子一起滑;8 岁那年,滑雪场的训练教练建议谷燕把女儿送去专业滑雪队。

从此,谷燕每周末都会开车带她去训练,来回 8 小时,十几年如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谷爱凌的长大,她开始对越来越多事物产生兴趣:钢琴、芭蕾舞、时尚、篮球、足球、马术、攀岩……

这要换成一般父母,马上会斥责孩子“不务正业”。

但谷燕从来没有阻止女儿探索,就连被大多数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模特事业,也表示出十足的支持。

在她看来,只有试过才方知热爱。

当谷爱凌第一次提出想去奥运会时,谷燕就鼓励她:加油,你可以。

她一直坚持,教育孩子第一不要纠正她们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第二是少表扬点他们的聪明,多表扬点他们的努力。

所以我们很少能在谷爱凌身上看到焦虑与不自信,「no、不行、不对」更是几乎没有出现在母女对话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母亲的鼓励式教育只是谷爱凌成功夺冠的前提——它给了谷爱凌相信自己的底气。

但有底气是不够。

那份仅训练一年就敢在重大比赛中失利时,挑战高难度动作的勇气,则源自谷爱凌姥姥「必须第一」的拼搏教育。

“我把最难的目标设给自己,是因为姥姥告诉我,不要害怕,你觉得害怕的东西,是因为难吗?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做不了吗?

但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得了。

爱上恐惧

对谷爱凌来说,赢一直都很重要。

有些人觉得她这样有些功利,但竞技体育归根结底是比赛,鲜花与荣耀只有一份。

对于运动员来说,有些功利其实无伤大雅,不敢赢才是致命的。

很庆幸,谷爱凌有一位「必争第一」的姥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大学时就是篮球运动员的老太太,86 岁的谷姥姥至今每天坚持跑步两公里。

谷爱凌曾经提及,姥姥会提前把小学数学教给在上幼儿园的她,然后怂恿她「去上学跟其他人比赛吧!」

更让谷爱凌记忆深刻的,是一次校园运动会。

当时不会英语的谷姥姥临时联合了身边的外国家长们,在操场上为谷爱凌呐喊加油「Eileen (谷爱凌英文名)NO.1」

如此生猛的老太太自然要配一个同样不服输的老爷爷。

谷爱凌的姥爷是一个退休的电力工程师,也曾是一位足球运动员。

到美国后,为了陪伴外孙女,他以 75 岁高龄学会了滑雪。

不被年龄设限的姥爷和永不认输的姥姥,为谷爱凌的性格里增添了一份渴望胜利的狼性。

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胜利并不局限在赢了对手,还在于挑战自我。

有时候热爱一项事业,也会遇到瓶颈与倦怠。不停地挑战自我,打破目标,才能再次燃起新鲜感。

这种「只跟自己比」的竞技精神,让谷爱凌有别于其他运动员。

她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打破自己的界限,然后去享受过程。”

其实,昨天的比赛不是谷爱凌第一次冒进了。

2021 年世锦赛中,谷爱凌发现在她之前出场的选手,都选择了超高难度的动作。

如果她还是保留原计划动作,很有可能与奖牌失之交臂:“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

于是她临时决定,做了一个不够熟练的动作。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她成为历史上首位在单届世锦赛收获两金、三枚奖牌的自由式滑雪选手。

谷爱凌敢于冒险的背后,是她从未诉诸媒体的艰苦训练。

一直以来,谷燕对女儿无限宽容,但是唯有 2 个原则不能打破:一是不放弃学习,二是好好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好休息虽然对身体和训练都有好处,

但同时也意味着,谷爱凌只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极其密集的任务。

更不用说她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钢琴、篮球等爱好。

于是母亲的车后座,成为了谷爱凌的移动书房和卧室:

“从家到雪场有 4 小时车程,我学会了在车上写作业,在车上睡觉,车上换衣服,车上吃饭。”

令人惊叹的时间管理全部由谷爱凌自己安排,母亲谷燕受够了「做个完人」的内卷,并不希望女儿活得这么累。

但言传身教的作用太大了,谷爱凌早已无师自通地懂得了坚持与努力。

曾经带过她的一个教练这样评价她:

“她总是第一个参加训练,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她参加很多的赛事,回家还要跑步和训练,这很少见。”

2017 年,谷爱凌 14 岁,手握 50 多块金牌。

但是为了进入世界排名,获得参加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她还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以未成年人之身,参加了成人积分赛。

更糟糕的是,这次比赛还有一个谷爱凌三年没练过的必参项目。

母亲谷燕心疼她,觉得只要慢慢滑下来就可以了。但谷爱凌偏要挑战,一跳就拿下了全场第二名。

不止这次,这些年谷爱凌数次为比赛和训练受过伤,断过锁骨,有次摔成脑震荡,造成短期失忆。

但,在 2022 年为中国参加冬奥会,是她 10 岁时就郑重许下的梦想。

受伤不能让她停下脚步,反而逼着她越走越快。

那场让谷爱凌一战成名的世锦赛,其实也是带着右手骨折+手指韧带撕裂的伤直接上阵的。

她用了三周时间,练习了如何不用雪仗比赛,然后成功夺冠。

谷爱凌把滑雪练到了极致,最终变成了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谷爱凌”热潮。

尽管在这届冬奥会,谷爱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但她的影响正在以不一样的方式弥散开来。

谷爱凌 9 岁时,第一次参加全美青少年锦标赛。

教练对她说:“你是这个滑雪场里唯一的女孩,你已经赢了。”

那时,她在心里埋下一个种子:“滑雪那么有趣,为什么女孩子不参与?”

10 岁时,她知道了中国在雪上运动项目的空白,立志要为中国夺下奥运金牌。

2019 年 6 月,谷爱凌前途一片光明,顶着谩骂和非议,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在加入国籍的那一刻,这位 16 岁的姑娘在微博上写:

“我很骄傲能够在三年后代表中国征战北京 2022 年冬季奥运会。北京,我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夏天,母亲和姥姥都会带着谷爱凌回到北京。

抛开混血十足的脸,她和一个地道的北京女孩没什么两样——

穿旗袍,吃糖葫芦和北京烤鸭,甚至在海淀黄庄补习数学。

结果在上补习班时,她鼓动全数学班的女生都跑去篮球班去打篮球。

回头再看那些稚嫩的梦想和誓言,原来她早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更多中国人,也鼓励更多女孩参与到体育运动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爱凌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和家庭教育分不开

谷爱凌曾在之前采访中表示,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尽管这样说别人的妈妈可能会难过,但自己的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可见谷爱凌对自己的妈妈是如此信任

谷爱凌的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她从来没有强迫孩子做什么,只是希望孩子可以一辈子不要放弃学习,不断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在现如今中国式教育家庭中,很少有家庭能做到这样的散养,基本每个孩子都是鸡娃的状态,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谷爱凌的家庭不是这样,当谷爱凌表示出对滑雪感兴趣后,她的妈妈每天都会开8个小时的带着孩子去滑雪,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谷爱凌的前进,这才是言传不如身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哪些教育的误区?

随着人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家长来说,也有更多经济实力来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这也就形成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教育模式,那就是鸡娃的模式。

也是当代家长最需要避免的一个误区,鸡娃的模式并不利于现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一些无法磨灭的伤害,严重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把孩子感受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孩子成绩放在第一位,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会导致学生在学生生涯中,一直都承受非常大的压力,没有什么所谓的,轻松快乐的童年可言。

不要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是可以发挥的方向,家长都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持,而不是急于否定孩子的兴趣,不能压抑孩子思维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鼓励式教育也很重要,家长要注意的是,不是一味否定孩子,孩子就可以孩一直前进,一味否定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家长也要特别注意这点。

谷爱凌能获得如此有突破的好成绩,跟自身家庭教育分不开,作为家长其实要学习,这其中的教育模式,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突出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谷爱凌演讲:

“作为一个女孩,尽管在一个被男性统治的运动项目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份经历让我更加顽强。

我并不需要像个男孩,因为,体育本来也属于女孩。”

一个 12 岁的小女孩,跨越了时空界限,掷地有声地鼓励全世界:“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不要给自己设限。”

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别忘记了梦想,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就总有到达的那一天。

这份精神也给那些不断“鸡娃”的父母提供了一个思考:鸡娃不如鸡自己。

谷爱凌的成功,是三代女性“girl help girl”的浓厚缩影。

希望我们都能用自信乐观的心态,永远坚定的信念,在繁忙中平衡生活,用激情去拥抱梦想,享受生活,也享受挑战。

就如她曾说过的那样:

“努力、尽力,但没有也没关系。我们的人生价值,不会被单一的维度限制。永远可以有新的突破和定义。”

祝福谷爱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顺顺利利,再创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