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康平县北大门,有这样一片万亩松林,它有效阻止了风沙南侵,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建设沈阳生态后花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康平县距离沈阳120公里,位于辽宁省最北部,生态敏感而脆弱,年平均降雨量仅520毫米。为了阻止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侵,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上世纪60年代初,康平开始在海洲乡大面积植树造林,到1974年已拥有樟子松、油松1万亩,被称作“万亩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这里拥有4万亩针叶林和9万亩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3%。2014年,康平启动了再造“万亩松”工程,“新万亩松”建于北三家子街道王平房村,总面积已达9000亩,堵住了科尔沁沙漠入侵康平的最后一个风口。

为了守护这一方屏障,有这样一对父子,为了坚守心中的“护林梦”,他们接力守护林地,10年间以两代护林员的身份见证了松林10年间荒地变林海。他们就是位于北三家子街道王平房村的新万亩松林的护林员李海、李红威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年初一,正是喜庆祥和的日子,吉祥的红灯笼挂满了街头,在人们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刻,李海父子俩却早已奔波在护林巡查的路上。李海说:“这是我巡护树林的第10个春节,每天只有看到松林安然无恙,我这心里才会安稳。虽然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但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会继续巡护这片林海,希望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大家的平安。”为了这份坚守,李海十年如一日,数行幼苗已生长成一片松林,不知道走坏了多少双鞋,才换来了这片林子十年的安全和成长。如今李海已经年过古稀,但他仍坚持每天早晚巡护一次林场,为守护林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李红威说,10年前新万亩松栽植幼林,需要一名护林员来看护,父亲李海第一时间主动、无偿的担任起了护员的工作,一干就是10年。父亲李海是退伍老兵还是共产党员。他一生秉承着“军人的本色不能变,党员的党性不能忘”的誓言,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在新万亩松林场招聘新护林员时,李海的儿子李红威也从父亲手里接下了护林的接力棒,追随父亲成为了新一代护林员。“我父亲年纪大了,对这片林海的感情深厚,我要把父亲心中的绿色林海梦继承下来,接过守护森林的接力棒,把林海守护好、看护好。春节期间,我们护林员更是要加大值班值宿制度,绝不空岗漏岗。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让大家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李红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树长大了,护林员老了。

林场变绿了,护林员的头发也白了。

两代护林员将年华奉献给了护林工作,用真情、坚韧和奉献滋养着万亩林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李海父子一样,在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长年默默守护着林区,他们的生活也早已与这片松林紧紧相融在一起,难割难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一位护林员都有一个绿色的护林梦。康平县共有11个针叶林,200名护林员正是凭着这股子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林海间不断穿梭巡护,为全县的森林安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让子孙后代享受绿色福祉。

新春佳节之际,全体护林员用脚步兑现无声的誓言,用生命浇筑绿色的丰碑,给人们留下绿色的财富。全体护林员不在乎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守护每一片林海,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苦与寂寞,在绿海松涛间,书写了一个关于敬业和坚守的春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