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知民俗 品年味 | 年趣之博野花鼓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花鼓落子野

博野花鼓落子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博野民间艺人王老仙

在花会演唱的基础上

创造的一种表演形式

距今已有100余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野花鼓落子

男演员着白色粉边服装,腰扎黑色绸带

头包白丝绸方巾(原为白色羊肚毛巾)

女演员着粉色白边服装

腰扎黑色绣花围裙

男女演员均使用绿色绸带系花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鼓落子最初由单人表演

表演时腰挎花鼓,左手拿镗锣

右手拿双槌(双槌成“V”形,系有长穗

可同时或分别打锣、鼓)

边敲边舞边唱

舞姿优美 诙谐逗趣

后逐渐发展为4人、8人直至16人

(男、女演员各半)的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鼓落子伴奏乐器有笙、板胡、二胡、笛子、三弦、木鱼等。

曲调吸收了民间小调《小放牛》、《十不闲》、《放风筝》等曲风,或高亢激昂,或婉转动听,节奏感很强。

表演舞步已由最初的4种发展到现在的蹲步转打、前攻对打、拧胯推磨、十字步等15种,动作刚健优雅。

经典曲目有《小看戏》、《绣八仙》、《画扇面》、《李芳巧得妻》等30多个;新时期曲目有《十一五规划谱新篇》、《辉煌六十年》、《幸福腰鼓》等十几个。

博野花鼓落子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

不仅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

并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且广受赞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野花鼓落子1978年演出照

博野花鼓落子

已成为博野县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

人物介绍 |王老仙

王老仙,博野北辛庄人,著名民间艺人。

清末每年二月二闹花会,集中附近村庄的狮子舞、少林拳、高跷队演出。会头王老刁组织十多个青年加工整理民间小调进行演唱,使花会常办不衰,王老仙是其中演技最突出的一个。

他初出茅庐,便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曲调高亢,婉转动听,形象逼真,诙谐有趣,深受群众欢迎。后家景日趋衰败,讨饭糊口。

为博得众人欢心,他腰佩小花鼓,左手拿铜锣,右手拿双槌,能同时敲打或分别敲打锣鼓,还能边唱边舞,有时把小铜锣抛上半空,采回来继续演唱。后来,他收南堤圈韩小增为徒,二人搭伙"唱茶馆"或撂场演唱,收取钱财,养家度日。

王老仙虽目不识丁,但聪明过人,把唱词念给他听,随即哼成曲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立后,他配合中心工作,改新词演唱。

1954年河北电台播放了他的演唱录音,河北日报发文《王老仙的锣鼓又响了》并配有照片。

县文化馆对王老仙的曲调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命名为《博野落子》。

博野“落”了一老仙儿

锣鼓喧天一落子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

记载着博野的历史变迁

它让您在锣鼓喧天中

感受热闹的氛围 喜悦的心情

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