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完活已经是晚上了,木匠吃完饭便告别了东家,急匆匆往家里走。路上,一位老婆婆拦住木匠,请他打棺材。木匠本想拒绝,可是他看老婆婆很可怜,而且给的报酬又高,于是同意了。然而,当棺材打好以后,木匠却后悔不迭,连说“造孽”。

01小木匠名声在外,富员外特意邀请

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直隶省保定府博野县有个木匠,姓汤名逊谦,自小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手艺。汤父是当地很出名的木匠,很多人都愿意找他做木工活。后来父亲年纪大了就不再干了,汤逊谦则子承父业。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手艺超过了父亲,在当地的名气比父亲还要大。

这年春末,周员外的父亲病重,眼看着快要不行了,于是周员外请来汤逊谦打棺材。汤逊谦带了镐、斧头、锛子等工具,先跟着周员外来到院后的树林里挑树。根据周员外的要求,汤逊谦砍了三棵柳树做棺木。前后忙活了几天,等最后刷完漆,忙活完以后,天都黑了。周员外给汤逊谦结完工钱,又留他吃完晚饭,想留他再住一宿,不过汤逊谦挂念家中的父母,坚持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员外取来一盏旧灯笼,送给汤逊谦,让他在路上照明。汤逊谦谢过周员外,转身大踏步往家里走去。从周员外家到汤家大约有二十多里路,得走一个多时辰,汤逊谦打着灯笼急匆匆地赶路,忽然一阵风吹过来,尽管有灯罩护着,可蜡烛还是灭了。汤逊谦摸了摸身上,发现没有带火镰,只好摸黑走路。

幸好今天是十五月圆之夜,月光明亮,汤逊谦继续埋头赶路,忽然从前方路旁闪过一位老婆婆,用苍老的声音问道:“请问您是汤逊谦汤木匠吗?”汤逊谦被吓了一跳,看清对方是位老婆婆后,忙上前行礼,回答说是。老婆婆说:“汤木匠,麻烦您,能不能今晚给我们家打副棺材?”

汤逊谦皱了皱眉头,说:“老婆婆,今天太晚了,明天可以吗?”老婆婆看起来很着急,说:“不行啊,就得今晚,过了今晚就来不及了!”看到汤逊谦摇了摇头,老婆婆又说:“这样吧,我给您五两银子,辛苦您连夜打副棺材吧!我老头子会给您帮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乖乖,五两银子!周员外家的棺材那么好,还不到一两银子呢!”想到这里,汤逊谦答应了,况且他看到老婆婆实在是很可怜,又想起了家中的老母亲,决定熬夜拼一把。老婆婆在前面带路,汤逊谦紧跟其后,老婆婆看起来年事已高,可走起路来竟然比汤逊谦还要快,汤逊谦一路小跑才勉强跟上老婆婆。不过,老婆婆并没有把他带到家里,而是把他带到了一片梨树林。

02老婆婆想要棺材,小木匠连夜打造

老婆婆指着这些梨树对汤逊谦说:“就用这片梨树林做棺材,把这些梨树全部砍了做棺材!”汤逊谦很惊讶,他对老婆婆说:“大娘,这片梨树长得多好啊,现在春末了,花都谢了,到秋天能收获不少鸭梨呢!”博野县种梨的历史很悠久,至今仍然是重要的鸭梨产地。

老婆婆叹了一口气,说:“谁说不是呢,这片梨树林,以前可是为我们家出了不少力,每年卖梨的钱是我们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只是,我现在宁肯让这些梨树变成棺材,埋到地下陪伴我们,也不愿意让它们被恶人所占!”汤逊谦看了看老婆婆,发现老婆婆脸上和脖子上有伤痕,他不知道老婆婆经历了什么,但不好多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婆婆对着梨树林的西南侧喊道:“老头子,快过来帮忙!”从远处走过来一位老头,等走近了,汤逊谦发现老头的脑袋上和身上也有伤,心里更奇怪了。老婆婆催促汤逊谦:“汤木匠,开始干活吧!”汤逊谦尴尬地笑着说:“我们不回家吗?就在这里做?”老婆婆说:“对,就在这里。”

汤逊谦说:“那好吧。可是,如果把这片梨树林都砍了,再加上做的功夫,一晚上根本完不成啊!”此时,老头子发话了,他说:“没关系,我们家的梨树根浅,我来帮你,很快就能完工!”说完,老头子取过汤逊谦的镐,只刨了几下,一棵梨树就倒了,汤逊谦惊呆了。

既然东家都发话了,汤逊谦也赶紧忙活起来。没过一会,老头子就把梨树全都刨了出来,又借了汤逊谦的斧头,帮助汤逊谦砍树根和树枝子。汤逊谦边干活边说:“老人家,这片梨树林,能够做两副棺材呢!”老婆婆搭话说:“不要紧,你做一副特别大的棺材就行!”接下来,两位老人打下手,汤逊谦就像被两位老人撵着干活似的,有时候还不如老人手脚快,他心里恨不得自己多长两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月光下,汤逊谦和两位老人一直忙活到凌晨,棺材终于做好了。老头子和老婆婆看了看棺材,十分满意,不过老婆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汤木匠,我现在还没法给你钱,我的钱都在张家庄我弟弟那里,叫张磊忠,你明天去那里拿就行。”张家庄并不远,汤逊谦答应了,于是收拾东西先回家了。回到家,外面刚好鸡叫,汤逊谦累了一夜,母亲给他端了一碗饭,他吃完饭先睡觉,打算睡一觉起来再去找张磊忠,可是睡到一半的时候,有个人拎着一把斧头来找事了。

03浑小子上门找茬,新棺材不翼而飞

来人叫李贵寿,自称是梨树林的主人,手里的斧头则是汤逊谦的,因为上面刻着“汤”字。原来,汤逊谦昨晚走得匆忙,把斧子落到梨树林里了。汤逊谦心里一惊,口里连说:“造孽啊,砍倒那么多梨树,难道我是被人戏耍了?不应该啊!”于是,他耐心地向李贵寿解释:“昨晚应该是您的父母把我领到梨树林的,梨树是您父亲砍倒的,我负责做棺材。”

李贵寿大骂汤逊谦:“你胡说,我父母前天刚埋的,怎么可能找你做棺材!”汤逊谦一听也火了:“就是你父母找的我,他们身上还带着伤呢!”一听这话,李贵寿吓得一激灵,汤逊谦接着把昨晚的详细经过说了一遍。纵然如此,李贵寿依然梗着脖子,与汤逊谦吵吵闹闹,非要汤逊谦赔偿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逊谦的父母也走出来与李贵寿理论,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其中有个叫李大的老汉过来劝架,他说:“我与李贵寿家是亲戚,前天参加了李家的白事,亲眼看见李贵寿的父母下葬。但是,我听汤逊谦说的话也不像假的。我出个主意,咱们大家伙一起去坟地里看看。说句不尊重的话,只要挖开坟,不就一切真相大白了?”

汤逊谦当然同意,李贵寿咬了咬牙,也同意了。此时,看热闹的人扛着铁锹、锄头等农具,一起来到了李贵寿父母的坟地。这片坟地就在梨树林的西南侧,梨树林还有昨晚干活留下的许多碎木头,可是新棺材却不翼而飞!汤逊谦很惊讶,又和众人来到坟前,发现坟墓好像刚刚被翻过一样,众人面面相觑。

李贵寿从村民手中夺过一把铁锹,挖了第一铲土,其他人也跟着帮忙。不一会,李贵寿的铁锹碰到了硬东西,扒开土一看,发现是个棺材角。李贵寿脸上开始冒汗,可他还是不死心,继续招呼众人一起挖土,直到整副棺材完全露了出来。汤逊谦认得,这就是自己昨晚刚刚做好的棺材,可是这棺材是谁埋到地下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这时,李贵寿的舅舅张磊忠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当他看到面前的棺材时,脸色煞白,用颤抖的声音说:“原来这是真的!”随后,他问众人:“谁是汤逊谦?”汤逊谦上前一步,张磊忠从怀里掏出五两银子,递给汤逊谦,说:“我姐姐和姐夫给我托梦,说他们找汤木匠做了一副大棺材,让我把他们寄存在我这里的五两银子给汤木匠。等我醒来,外面刚还鸡叫。”

联想到刚才汤逊谦所说的话,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李贵寿看了看舅舅,又看了看汤逊谦,最后转身死死盯着棺材,额头青筋暴露,嘴里呼呼喘着粗气,小声嘀咕着:“我偏不信这个邪!”。忽然,他跳下坑,用力挪开棺材盖,发现里面果然躺着伤痕累累的父母。李贵寿呆了半天,忽然间跪倒在地,仰天大哭:“爹、娘,孩儿不孝,害了你们啊!”滚滚天雷声阵阵,大雨从天而降,滴落到李贵寿的脸上和身上……

04不孝子坑害父母,唱戏人装神弄鬼

其实,讨债的人也来了,他们从远处看了一会,转身默默离开,从此再也没来找过李贵寿。在众人的帮助下,李贵寿的父母重新被安葬,可是没有人同情李贵寿,因为李贵寿就是个令人憎恨的败家子。李贵寿的父母李翁、李婆只有这一个儿子,因此从小就对他万般宠爱,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然而,李贵寿长大以后,却染上了一身的恶习,吃喝嫖赌,样样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败子若收心,犹如鬼变人”,父母虽然教训了李贵寿许多次,可是李贵寿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恶习难改。李家本来家底就不厚,经不起李贵寿的折腾,家底越来越薄。李婆婆万般无奈,把自己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五两银子,寄存到弟弟张磊忠那里,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李贵寿瞒着父母,把家里的宅子都卖了,一家人被债主赶到梨树林旁的小草屋栖身。

饶是如此,李贵寿依然不死心,又借了钱跑去赌坊,做着回本的春秋大梦。结果可想而知,李贵寿血本无归。债主带着人,手里拿着刀枪棍棒,气势汹汹地跑到梨树林讨债,准备先揍他一顿出出气。李贵寿的父母见到儿子被打,于心不忍,李婆扑到儿子身上护着他,李翁则与债主们扭打在一起。

李翁与李婆年纪大了,经不起殴打,债主们走后没有多久,两位老人双双咽了气。

村里人想让李贵寿去报官,可是李贵寿早就没有了良心,他不想找事,而是用草席子裹着父母,准备就这样安葬。村里有位老人看不下去了,他指责李贵寿:“就算砍几棵梨树,做副薄棺材也行啊!”可是李贵寿却说他留着那片梨树林有用。李贵寿都没敢通知亲戚,就这样草草埋葬了父母,他的舅舅等亲戚听说后气愤不已,都决定今后再也不和李贵寿上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李贵寿准备用这片梨树林当本钱。埋完父母的当天晚上,他就跑去了赌坊,结果又输了。债主们已经准备第二天来砍树,就在砍树的前一夜,汤逊谦遇到怪事,在李翁、李婆的帮助下,做了一副大棺材。李贵寿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一整天不吃不喝。后来,他就住在梨树林旁边的小草屋为父母守孝,而且一边守孝一边种梨树,种了好多好多年。别人都说,李贵寿这次是真的悔改了。

十年后,李贵寿娶妻生子,也知道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他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可毕竟过上了踏踏实实的日子。这天,他看到有一伙人在父母的坟前祭奠,他走过去,与他们交谈起来。原来他们是戏班子的人,李翁、李婆生前曾经对他们有恩。那年,戏班子被人抢了,东西没了,身无分文,他们又渴又饿。经过梨树林时,李翁摘梨让他们吃,还从家里拿了一些干粮送给戏班子。

在那个时候,一口饭都有可能救人,更何况李翁还给了他们不少干粮。靠着这点粮食,戏班子的人又恢复力气,先是清唱,再后来戏班子逐步恢复元气,越混越大,最后唱到了京城。这次回来,他们专门祭奠李翁、李婆,表示感谢。当年,李贵寿才三岁,所以不记得这件事。如今,李贵寿知道了这些事,更知道了父母的善良。想起以往自己做过的事,李贵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内心还是羞愧不已。戏班子安慰他几句,还留下一些银两,便告别了李贵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些都是李贵寿所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当年,戏班子去京城时,途经博野县,准备向李翁、李婆夫妻俩告别,却得知了老两口的死讯。当了解到两位老人连口棺材都没有时,内心更加气愤,可李贵寿毕竟是老人的后代,有什么办法既能够给老人留副棺材又能让李贵寿回头是岸呢?

最终,他们找了两个曾经做过木匠的伙计,扮演成李翁和李婆的模样,夜晚找到汤木匠,让汤木匠做了副棺材。整个过程中故意渲染氛围,让事情看起来很诡异。张磊忠是戏班子提前联系好的,银子是戏班子出的,张磊忠也承诺一辈子保守秘密。戏班子提前在梨树林做了手脚,所以不用费力就能刨倒。等汤木匠回了家,戏班子趁着天色未亮,一起动手,重新安葬了李翁老两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煦说

过年回家的时候,看到某些亲友极度溺爱孩子,于是善意提醒,没想到对方说:“没事,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孩子的父母都这样说了,我们还能怎么劝?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三五岁就能懂不少事。如果这个时候不给孩子立规矩,不好好教育孩子,等孩子长大以后,他就根本不知道啥是原则了。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贵寿的不孝是固然是个人的品德问题,可是父母当年的溺爱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趁着孩子还小,还能管得了,早点给孩子立规矩。当然,并不是主张打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道理,知道规矩,因为有规矩的家庭才是有希望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