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2014年左右写于苏州。

今年(2022),南京的不少高校,又将纷纷纪念自己的“百廿周年”校庆。

本文恰好略具拾遗、纪念之意,遂重读一遍,补充了文末“神仙打架”一节。

文中调侃之处,并不能改变笔者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尊敬。

先此说明。】

国家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新编《张謇全集》,2012年11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


在新编全集中,收录了一篇1994年版“张謇全集”所缺失的文章,即刊登在1920年12月25日上海《申报》上的《国立东南大学缘起》,约3000字。


今日南京的两所名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甚至南京的其他几所大学,如师范大学、农业大学等,其源头是一样的,都来源于动议于1902年的“两江师范学堂”。


南京大学为了显示自己比东南大学更加“历史悠久”,还考证出了另外一个源头:1888年成立的基督教教会学校“汇文书院”。

【今天的东南大学,对自己的校史,是这样表述的:

1902年5月,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备师范学堂折》。刘不久病逝。

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呈《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

1904年招生开学。

1905年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

1905至1912年,李瑞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

江谦遂于1915年1月就职。

1914年至1919年,江谦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后因病退。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

1921年7月13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

8月24日~26日,东南大学预科、南京高等师范本科同时招生。

8月27日,教育部核准郭秉文博士任东南大学校长。

1919年9月至1925年,郭秉文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校长。


以上据东南大学官网之“历史沿革”和“网上校史馆”。】


简而言之:

两江师范学堂,随着清朝结束而结束。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随着中华民国兴起而兴起。

东南大学,随着江谦校长的病退、郭秉文校长的崛起而崛起。

看起来,东南大学的渊源,和张謇没有丝毫的关系。

但是,有个秘密,不能忽略,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实质上,是张謇教育思想的“代言人”。

根据张謇自订年谱1893年,即张謇“大魁天下”的前一年,崇明知县邀请张謇担任崇明“瀛洲书院”的院长(山长),因此得以识拔了一个人才,得士婺源江谦”。

而江谦后来终身追随张謇。

清末,张謇曾任江苏教育总会会长、中央教育会会长。

民国后江谦的江苏省教育司司长一职,也是张謇教育思想的“代言人”。


【1913年起,张謇弟兄在今通州湾三余镇地区创办了“大有晋盐垦公司”,数年后公司大获成功。张謇赠送江谦土地125亩。

江谦病退后,于三余镇广运乡筑庐归隐,耕读、崇佛(易园居士),终老是乡。

乡民呼其耕读处为“江家仓”,故址今尚存茅屋数间、竹林一片。


对于张謇,南京大学稍微“厚道”一点。

【南京大学官网“校史博物馆”,有如下两条描述:

1902年5月8日,刘坤一邀请张謇、缪荃孙、罗振玉等江苏学者、名流商议兴办学堂事宜,达成共识:

兴学育才的主要困难是师资匮乏和资金短绌,而开办高等师范学堂,不仅可以为各级学堂培育师资,而且“更可比办高等学堂经费减省一半”。


张謇“兴办师范学堂”的建言尽管得到刘坤一等的认同,但后来又遭一些人反对,反对者的论调竟然是“中国他事不如人,宁读书犹待人授法耶”?“此事遂寝”。大概有病在身的刘坤一已无精力和雄心来力排众议、推进师范教育了。无奈的张謇遂决定回南通自办师范学堂。】

也就是说,虽然东南大学有意无意不知道张謇是东南大学的发起人之首(详下),至少南京大学还记得张謇实际上更是两江师范学堂的幕后推手之一。


再早一年,张謇在1901年春就已经倡议设立师范学校,并且扎实地行动起来了。

1903年,南通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就已经招生、开学,就是由江谦担任校长(先是监理、后是校长)。


通州师范(1903年)早于南京的三江师范学堂招生开学(1904年)。

通州师范学堂极可能对三江师范学堂的筹建、开学工作产生刺激、促进作用。

江谦在南通的教育经营管理实践,也是他能够出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基础(背后的巨人张謇更是不可忽略)。

江谦执掌南高师后,即聘请留学美国、专攻教育的郭秉文博士为教务主任。

江谦因病退位后,郭为代理校长、校长。


【南京大学官网“校史博物馆”还有一条内容: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南京大学’(笔者按:四字可疑”的建议。与会者经过讨论,一致赞成,并决定组成大学筹备委员会。该会通过四次讨论,拟具了初步计划。

1920年9月,郭秉文携带计划前往上海,与各方面进行接洽,并商得张謇、蔡元培等9位先生作为共同发起人,加上郭秉文,共10人,联名致书教育部,建议在南京添设大学。】

为便于衔接阅读、理解,重复引用部分上文曾引之东南大学校史内容:

1921年7月13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

8月24日~26日,东南大学预科、南京高等师范本科同时招生。

8月27日,教育部核准郭秉文博士任东南大学校长。】

1920年的中国,处于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彼时张謇的声望和实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作为东南大学联合发起人中的第一人,张謇不仅仅是挂名发起。

凭着他25年(1895~1920)经营实业、教育的经验教训,挥动“代清室拟退位诏书”的状元之笔,写出了一篇《国立东南大学缘起》。

也就是成立国立东南大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而为郭秉文校长的筹备工作擂鼓助威、摇旗呐喊、创造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