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苏南地区将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1日联通全球,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省域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南京、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这是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围绕先行试点,江苏各地各部门将如何跑出加速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综合立体交通网——

向强枢纽、强通道、强网络转型

围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最近被列入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的苏州铆足干劲。“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站联合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力争将苏州南站打造为长三角核心区域城际客运枢纽。打造市域各板块、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123出行交通圈’。” 苏州市代市长吴庆文说道。

一江之隔的南通,与苏州、无锡组团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通“好通”更曾获总书记点赞。“突出互联互通,以交通聚变赋能经济聚变。”南通市代市长吴新明介绍,南通将加强规划引领,实现整体联动,加快通道建设,全面推进跨江融合,加快枢纽建设,打造开放门户。目前,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

“我们将打造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努力为全国交通运输现代化探路。”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江苏交通部门将率先探索交通运输跨方式、跨领域、跨区域、跨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路径与举措,在打造轨道上的江苏、水运江苏,推进通道复合化、网络一体化、枢纽国际化、服务均等化、治理协同化等方面争做示范。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动形成省市互动机制、部省紧密对接机制,主动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破解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群众出行更便捷——

智慧赋能、一票通行,实现“出行即服务”

东京都市圈平均每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轨道站,首尔都市圈正在建设的GTX线使得最远80公里外的市镇也能半小时进入市中心……对标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群,以及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介于高铁、城轨之间的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线是江苏轨道发展的短板。

记者注意到,在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一批轨道交通尤其是市域郊铁路项目进入“十四五”序列。

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表示,下一步要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强化省际、城乡交通运输高效衔接,全面提升枢纽节点换乘效率,大力推广一单制、一票制,积极推进智慧赋能,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率,满足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

到2025年,江苏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延伸,苏南地区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快构建一站购票、无缝衔接、全程服务的旅客联程运输体系,推动地铁、高铁、航空安检互认,公众出行品质不断提升。

货物流通更高效——

全链条一单制,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货运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为此,江苏提出了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要下降至11.8%左右的目标,并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完善“一单制”服务规范,推动货运物流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率和可靠性达全国领先。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6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11万标箱,分别位列全国城市第6和第8。引铁路入港,为苏州(太仓)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增添新引擎。未来,苏州还将大力发展至欧洲直达班列,构建苏州到全国主要物流节点城市间的城际快运通道。

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的淮安正立足打造“枢纽新城”,全力厚植跨越赶超新优势。“我们将聚焦运输服务现代化,培育支撑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坚持枢纽引领、功能复合、产业协同、智慧高效,推动物流产业快速增长,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水平。”淮安市代市长史志军说。

绿色低碳交通——

调结构优转型,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未来,江苏还将持续推进运输结构由“公转铁”转向“铁水并举”“以水为主”,鼓励低碳出行,促进绿色发展,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根据示范区建设目标,到2030年,苏南地区将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到2035年,苏南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