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逢元宵节,因为不是法定节假日,城市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回归到了忙碌的生活当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工生涯,可如果把眼光放回到农村,今天对农民来说可是和大年初一差不多一样重要的节日,因为元宵节意味着团团圆圆,所以在这样的一天里,农民都希望和家人待在一起,图一个好的兆头。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是这么想,因为以农村第4代年轻人为例,他们回家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月。对此有人可能会说是没时间,其实不然,很多农4代其实并不想在农村长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回到城市中,去网吧上上网,或者是干脆窝在自己的出租屋里,也不愿意在村子里生活,而且如果不是因为过年,这个无论如何也推脱不掉的理由的话,很多农村的小年轻,根本不愿意回到村里。这种现象,就是近些年来引起了热议的摆脱农村。我们不禁要思考,到底是为什么,让这些生于斯,长于斯地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年轻,第一个不想在村子里继续生活,想早早地摆脱农村呢?当然了,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十分肤浅的说法,那就是他们这样做无非是爱慕虚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必须得承认,不管是新农村修建的广场,还是村村通修建的道路,还是在村子里边统一搞形象墙,这些无疑都提升了农村的形象,但如果和城市相比,在硬件,生活水准,便利性上来说,其实农村还是没有可比性。年轻人生活在城市,习惯了室内通着暖气,习惯了车水马龙,习惯了大商场,习惯了人人光鲜亮丽,习惯了紧张而忙碌的节奏,一下子回到古朴无趣的生活,难免会显得无聊和格格不入,但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说农4代逃离农村是爱慕虚荣,我觉得是大错特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让农4代着急回城的原因,我觉得无非是以下这几点:

首先、七大姑八大姨的“伪关心”功不可没

每次到了过年的时候,网上都会有那种流传比较广的“应对七大姑八大姨问题的攻略”,虽然攻略往往都充满了调侃的意味,但其实也的确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诸如“处对象了吗?”“城市买房了吗?”“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儿?”“有没有当上领导?”,这乱七八糟的问题,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农村年轻人根本没法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送外卖来说吧,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城市岗位了,可在农村里边,很多观念保守一点的农民根本接受不了。于是如下的场景就时常出现,例如七大姑八大姨问到了,你在城市做什么工作呀,你回答送外卖,肯定会招致鄙视。更可怕的是这种鄙视,当面一般不会说,出于礼貌,他们可能会说挺好的,不管干啥,挣钱就行。等到从你家离开后,转过头可能就会和其他人说“你看XXX,现在竟然跑到城市送外卖了,这都是啥活儿,不务正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改变命运,避免无效社交,一切靠自己

农村现在的走亲戚,我觉得完全可以算作是无效社交了。别看是走亲戚时候,双方嘘寒问暖,看起来好像是很亲近一样,但其实真正关系怎么样,相信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尤其是需要找亲戚借钱的时候,能拿出来的,真的是小概率时间。当然了,老辈人之所以还沉浸于亲戚,只是习惯和血缘关系使然,但是年轻人已经看到了这一切,他们不愿意继续维持这些无用社交,同时出于血缘关系的考虑,又不想伤害亲戚关系,所以干脆就少交往,这样大家都好受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除了以上这些,农村年轻人急于摆脱农村,也是实际情况所限,比如说结婚,现在已经不是拼自己,拼彩礼了,还要看出身,看门庭,找工作也是如此,同样的岗位,如果

本地人,可能别人就更愿意要,如果一看就是农村来的小伙子,别人可能就没那么热情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就不得不咬牙吃苦,改变命运,转换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在城市里边有更好地发展,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也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希望城市也能善待这些怀揣梦想的农村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