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6月17日、18日再次来无锡演出的《只此青绿》,正式开票仅5分钟,全部售罄。近年来,植根传统文化,采用创新表现手法的文艺作品越发盛行,IP化开发接连成功,传统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分钟售罄 传统文化创新魅力十足

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太难了,我三个手机抢,连出票页面都没有看到。”“开票时间一到,我就点进去了,也就卡了3秒,票就没有了。”“无锡可以加场吗?去年第一次演出没有抢到,这次又没有抢到。”……朋友圈、微信群这几天几乎都是关于《只此青绿》的消息,主题几乎都是抢到票的快乐和没有抢到的遗憾。市民飞宇告诉记者,原本想抢两张票作为送女友情人节、元宵节的礼物,万万没想到,喊了5个朋友一起帮忙,结果却是一张都没有抢到,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无锡大剧院运营中心总监崔建彬表示,这几天大剧院的热线电话几乎都要被打爆了,都是来询问有没有票以及会不会加场的问题。

据悉,今年无锡的演出市场,多以国风、国潮等传统文化为主,如盛小云的长篇弹词《啼笑因缘》、爱乐乐团的《龙行九州 方锦龙·新九州爱乐乐团斗乐二次元巡演》、舞剧《粉墨春秋》、皮影戏《西游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适应新需求 解构重组使传统文化“活”了

这两年,传统国风歌舞类节目凭借技术革新,提高了制作水准,带来更强大的视觉体验。XR、VR、CG制作等技术与舞台融合,实现了人物、道具与虚拟场景之间的互动。例如,2022年春晚创意舞蹈《金面》由俞白眉策划指导,杨丽萍编舞,采用电影化拍摄手段,结合CG设计制作和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实现了从博物馆到古蜀国、从现代到过去的视觉转换。去年河南卫视春晚凭借《唐宫夜宴》走红,又接连在清明、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推出“奇妙游”系列,水下舞《祈》、《鹤归来兮》古典舞作品纷纷“出圈”。河南卫视的一系列国风歌舞已步入IP形象商业化的进程。去年2月《唐宫夜宴》推出官方联名文创,“唐小妹”等IP形象相继登台,还推出了动漫形象和数字文创藏品。除此外,河南卫视与B站合作的综艺《舞千年》,也获得豆瓣8.8分的过硬口碑,无锡原创舞剧《歌唱祖国》压轴登场,获得不少赞誉。跨年夜,在无锡录制的B站晚会上有舞台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国风UP主的展示,也成为网友争相模仿的案例。

《只此青绿》火了之后,“青绿腰”成了视频热门拍摄素材。这一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高难动作既需要舞者有稳如磐石的脚力,更需舞者有韧如蒲苇的腰功,非常考验舞者功底。无锡市歌舞剧院舞者们拍摄的“青绿腰”的视频,获得百万的浏览。

事实证明,传统文化也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无锡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青绿腰”还是“只此青绿”都是对《千里江山图》艺术的解构重组,当“青绿腰”以全民参与的形式将舞蹈“只此青绿”民众化之后,也就意味着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再次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理念转型 传统文化创新拉近与年轻一代距离

无锡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跃光强调,“这一代年轻人充满文化自信。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服装、音乐、活动更感兴趣,这对于我们做文化传播的人来说,是一种支持,也是一种感动。”

刚在无锡大剧院圆满落幕的小王彬彬锡剧传承作品优秀青年演员展演,由锡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小王彬彬移植改编、导演的《徐策跑城》《杀狗劝妻》《野猪林·白虎节堂》《铁冠图·刺虎》四个折子戏,集中呈现锡剧艺术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让观众过足戏瘾。出乎大剧院工作人员意料之外的是,买票观看演出的一半以上是年轻人,甚至不少是因为喜欢锡剧扮相而前来打卡的。“票很快就卖光了,所以我们今年想跟锡剧院深度合作,打造一个定期可看的锡剧小剧场。”崔建彬说。

“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壬寅虎年”为主题的生肖彩塑艺术展,将在北京展览馆展出,惠山古镇青年员工俞舜杰的惠山泥人作品《虎娃》成功入选,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眼光,纷纷喊话“到哪里购买”。 如果说“00后”是传统文化的潜力股,那“90后”则是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新一代青年群体消费理念开始转型,消费喜好开始偏向“国潮”“国风”等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国风元素的汉服热、发簪热等正在青年群体中迅速流行。这也是为什么东林书院、拈花湾、惠山古镇,一直持续推出“传统文化”的演出活动的原因,如汉服秀、诗词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