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包括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等武将官职。虽然重号将军的地位十分显赫,可是,这些官职的数量相对有限,难以册封给众多立下战功的武将。因此,设立相对灵活的杂号将军,在三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册封。比如关羽担任的荡寇将军,张飞担任的征虏将军,赵云担任的翊军将军,吕布担任的奋武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建武将军”,自然也是一个杂号将军。彼时,曹魏历史上共有四位建武将军,一位被逼自尽,一位被司马懿斩杀!
一、夏侯惇
首先,曹魏第一位建武将军是夏侯惇。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作为曹魏宗室,夏侯惇早在东汉末年,就跟随曹操起兵了。公元192年,曹操占据兖州之地。公元194年,为了给父亲曹嵩报仇,曹操率军攻打徐州,而吕布趁着这一机会,联合陈宫等人偷袭兖州。对此,夏侯惇和吕布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公元195年,曹操将吕布赶出了兖州。考虑到夏侯惇的战功,曹操将其册封为建武将军,并赐爵高安乡侯。
建安九年(204年),邺城被攻破后,夏侯惇受任为伏波将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惇参加了讨伐汉中张鲁的战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惇被晋升为前将军。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在洛阳即位。彼时,夏侯惇被曹丕册封为大将军,也即他成为了曹魏武将之首。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夏侯惇在几个月后就病逝了。青龙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夏侯惇与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二、刘若
其次,曹魏第二位建武将军是刘若。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刘若出生时间和地点,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和夏侯惇一样,刘若也在东汉末年就跟随曹操起兵了。所以,刘若在曹魏阵营的地位相对较高。大约在公元211年,曹操将刘若册封为建武将军。
公元213年,刘若等人劝说曹操称魏公,并在东汉王朝建立魏国这一封国。在此之后,刘若又被曹操册封为辅国将军。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刘若辅佐曹丕即位。等到曹丕在位中期,刘若病逝。
三、孟达
再者,曹魏第三位建武将军是孟达。东汉末年,孟达来到益州地区,成为刘璋的部下。但是,公元211年,孟达和法正一样,都选择背叛刘璋,并和刘备暗中勾结。到了公元214年,刘备击败刘璋,夺取了益州之地。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经过两年的激烈较量,刘备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私下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担任,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
同年,关羽包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发兵,自行援助。当时,关羽的战局胜利在望,而上庸等地刚刚归附而人心不稳,因此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要求。不料,关羽的战局很快就急转直下。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面对主动归降的孟达,曹丕将其册封为建武将军,还让他担任新城郡的太守。当然,和吕布一样,孟达也是反复无常的武将。公元228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孟达因为自己在曹魏受到了孤立,所以主动和蜀汉丞相诸葛亮联系,试图重新回到蜀汉集团。不过,孟达的部下显然不愿意跟随他再次改换门庭,就主动向驻扎在荆州的司马懿告密。对此,司马懿先斩后奏,直接率军进攻孟达,从而斩杀了这位武将。
四、王凌
最后,曹魏第四位建武将军是王凌。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叔父王允为汉朝司徒,主持刺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为董卓报仇,在长安杀了王允的全家。王凌和哥哥王晨当时年龄尚小,翻城墙逃出,跑回太原。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王凌早年就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等人结为好友,后来举孝廉出身,担任县令等官职,后因罪获刑。在此期间,恰逢兖州刺史曹操巡视郡县。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当即解除他的劳役,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之职。后来,王凌得到受曹操赏识,出任丞相掾属。由此,正是在曹操的赏识和提拔之下,王凌得以在曹魏平步青云。而这,应该也是王凌反对司马懿篡权的重要原因。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称帝后,王凌获得了散骑常侍、兖州刺史等官职,公元222年,因为立下了战功,王凌被加封为建武将军,赐爵宜城亭侯。公元239年,曹芳即位后,王凌被册封为征东将军,也即执掌曹魏东线地区的兵马。
但是,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中,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公元251年,王凌为了能掀翻司马懿,准备改立楚王曹彪为皇帝,但是,因为事情提前败露,王凌的计划没有成功,而且被逼自尽。因此,和孟达一样,王凌也死于司马懿之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