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这个尾巴可以上下左右摆动,这样才灵动。”近日,在霸州市胜芳镇楼庄村的一间工作室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芳灯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牛俊启和儿子牛灏、牛夺正在赶制一批花灯。屋子里已经摆满了五颜六色的传统手工花灯,鸭子灯、鲤鱼灯、荷花灯、虾蟹灯,活灵活现,喜气洋洋。他手里正在摆弄的正是一盏具有典型水乡特色的鲤鱼灯。鱼头、鱼身、鱼尾鱼鳍分开扎制,以数量最少的骨架线条塑造最灵动的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我们胜芳花灯的特点,取材天然、题材自然、工艺卓然、韵味超然。”说起花灯,牛俊启真是如数家珍。胜芳花灯起始于明朝中叶,鼎盛于清末民初。元宵节逛花灯是当地人流淌在血液里传承下来的新年传统。自1984年胜芳恢复传统元宵灯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4届。对胜芳人而言,对花灯的期待,就像除夕夜对春晚的期待,逛了花灯才叫过年,这是传承下来的年味。而牛俊启的花灯作品,必定是灯会上的压轴大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年57岁的牛俊启,从小就和父亲学习扎制花灯。20岁时,他就已经能独立设计制作创意花灯,参与历届胜芳灯会的制作。因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匠心独运的技艺,牛俊启和他的花灯已经成为胜芳的文化符号。“取一棵细竹料,双手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力道,靠一支蜡烛烘烤成型,随心所欲,不拧不折,全凭手感,这叫手艺。”讲到花灯的制作技法,牛俊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在传承中一直坚持‘守正’,就是要原汁原味,哪儿差一丁点,都不是胜芳花灯。但是我们又懂得创新,兼收并蓄,将花灯融入时代,去进行活态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时代的胜芳灯会上,不仅能看到小巧精致、水乡特色浓郁的手工花灯,也能看到集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座灯。“印象最深的一盏主题灯‘胜水荷香’,高9米,光是灯带就用了1000多米。设计耗时三个多月,主灯是一条3.5米长的红色大鲤鱼扭动着身子想要跃出水面,水面做成了球形围绕在鲤鱼四周,蓝绿色深浅不一,波光粼粼,地上点缀着荷花灯、荷叶灯和莲蓬灯。当时反响很好,许多在外地的胜芳人通过抖音、朋友圈看到这个灯都很激动,她承载了我们胜芳人不舍故土的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牛俊启的孩子们也加入到花灯传承的行列。大儿子牛灏从事教育工作,每到周末总是帮着父亲制作花灯。二儿子牛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被父亲拘着在案板前学习了整整四年的花灯制作。“过去讲三年出师,我让他学四年,想着多一年,学扎实一点。”起初,牛夺并不理解父亲的苦心,也做过“抗争”。但在同父亲学习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一个花灯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守护,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父亲的好帮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疫情的影响,胜芳已经两年没有举办灯会了,但是牛俊启转换思路‘走出去’,通过参加展览、接受定制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胜芳花灯,也解决目前的效益问题。“只有在生产生活中传承和发展,才能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终极传承。”尽管过程很难,面临工人难找、订单不固定等诸多难题,牛俊启依然很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色渐暗,牛俊启和牛灏、牛夺依然在忙碌,酝酿着独属于胜芳人的“年味”。(徐巍 邢亚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