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

走在路上老远看见熟人,就开始心跳加速;

同事聚餐有说有笑,自己却觉得很不自在,只想赶快回家;

除了工作,从来不和同事说任何一句话;

害怕玩击鼓传花输了表演,还有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

从家里出来,只要听到楼道有人,就在家里等到没人了再出门;

开会被点名发言就手心出汗、头脑发昏;

能在手机上办理的业务,绝对不去营业厅办理;

非常讨厌公司的团建活动,不喜欢并肩作战的感觉;

和同事、领导搭乘同一电梯,不知该说什么、做什么;

工作和生活中,你有以上的这些表现吗?如果有,你可能患上了“社恐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简称,它主要表现在社交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并产生一些生理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呼吸短促、手心冒汗等。很多人认为社交恐惧是性格内向与孤僻所导致的,但实际上,社交恐惧和性格基本没有关系,外向的人同样可能产生社交恐惧。

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社交恐惧,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比如经常出现上述的一些表现。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依据专业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和统计手册》关于社交恐惧症的诊断,社交恐惧症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六大类:

1、对视恐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恐惧与别人对视,担心自己目光不正常被人发现。有时候,也可能是认为自己的目光影响了别人,让别人感到紧张或不自然,进而产生自责和恐惧。

2、余光恐惧:虽然每个人都有余光,但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这是一种无法容忍的表现,因为他们会认为余光是一种不正常或猥琐的表现,所以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作是不正常的人,而产生恐惧感。

3、赤面恐惧:即脸红恐惧症,它指的是会在他人面前容易表现出脸红,但又无法接受自己脸红,从而引发心理上的冲突。

4、表情恐惧:当一个人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或者他人的评价时,就会过度苛责自己,对自己“鸡蛋里挑骨头”,对自己的行为表现极其敏感。

5、手抖恐惧: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因为害怕手抖,而引发手料。也就是说自身可能并没有因为疾病引起的手抖,只是因为害怕手抖而引起了手抖。

6、口吃恐惧:口吃是一种语言流畅性障碍,它并不是一种病,但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因为对此恐惧,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口吃。

从临床角度讲,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远不止以上六类。但从这六类症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凡是拥有社恐的人都会自认为会做出丢人的事情,或被别人看不起的事情,因此引发焦虑感、恐惧感等。所以,社交恐惧的本质是担心会做出丢人或令人尴尬的事情,而拥有多少害怕丢人的事情,就会产生多少种症状。但不论有多少种症状,引发社恐的本质是“害怕丢人”,而这并不是什么无药可救的病,只是没有做好自我的心态调整,没能学会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我。

此外,从临床医学诊断的角度看,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有一个标准:社交恐惧必须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生活,引发较大程度的痛苦,并且至少持续六个月。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自认为的“社恐”,可能只不过是正常的社交焦虑,根本上升不到心理疾病的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既然已经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我们到底该可以走出社恐的魔掌?在此,教你三招:

1、越害怕什么,就越去面对什么

在心理治疗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方法叫做“暴露疗法”,这个方法主要就是让人在可行的情况下,正视自己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在不可行的情况下,在想象中正视恐惧。简单来就是,就是越害怕什么,就要越去面对什么。比如,越是害怕在电梯里遇到熟人,就越要找机会和熟人在电梯相遇,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情景,就不会再有紧张感。再比如,越是害怕电话沟通,就越要减少发微信,改用电话沟通,电话打得多了自然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不再让我们觉得恐惧。

2、培养理性思维,减少负面的思想

社交的恐惧和焦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太过在意别人的想法和评价。比如,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被笑话,所以不在会议中发言。再比如,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肯定不能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所以不敢去面试前台的工作。其实,这些焦虑和恐惧都是无中生有的臆想,并非事实。所以,培养理性思维有助于我们走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想法,进而减少社交中的焦虑和恐惧。因为理性思维在乎的是事实和证据,是从客观角度看问题,而不是遵从感觉,当我们能够基于客观事实做分析和判断时,就不会陷入到自己制造出来的负面想法中,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担心和焦虑。

3、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患有社交恐惧的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所应当”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这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因此越陷越深、越来越恐惧。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学会如何克服恐惧感和焦虑感,而是学会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即面对现实、接纳现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比如,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不敢对视对方,不知道该怎么说服客户,但内心却又非常想要拿下这个客户,创造一场完美的对话。此时如果心中欲求完美,而因自身沟通能力有限无法达成目标,就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并且不断加深恐俱感和焦虑感,但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纳“自己就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的客观事实,就不会过于苛责自己、欲求完美,也不不会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和过多的心理矛盾,与客户沟通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自然。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社交恐惧,但我们要知道绝大多数的社交恐惧并没有上升到心理疾病的层面,只是普通的社交引起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所以社交恐惧不是一种病,只要我们能够学会正视自己的焦虑感、培养理性思维、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能轻松走出社恐的魔掌,在社交中塑造自信、找到快乐。

如果你觉得自己口才不好,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困扰,可以私信作者免费预约一对一口才测试,帮您找出口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