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理:郑立寒

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zheng-li-han)

介绍萨提亚学派的五种沟通模式前,先给个小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

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01

讨好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人群 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语:“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比较典型时——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2

指责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语——“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

比较典型时——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3

超理智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数较少,15% 。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语言: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解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 “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需要冷静”。

比较典型时——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可能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4

打岔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少,占人群 0.5%。避重就轻,习惯闪躲。自己、环境和他人都没有。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不愿意真正去面对。

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

比较典型时——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5

一致型

一致型 4.5%。重视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聆听别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顾及到环境。

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

现以具体的家庭关系为情境,并列五种沟通模式,以期读者获得更感性的认知:

前面四种沟通模式,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

如何改变?

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强;打岔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

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示,解释了我们从不一致迈向一致的真相。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模式中固化了、并可能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惧、不安全、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 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采用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不一致的沟通方式。

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觉察, 我们才有可能开放自己,开放所有的感官, 自由地听、看、感、想、说, 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能够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内心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觉察自己、他人和情境

2. 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

3. 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表情等等

4. 觉察他们的防卫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

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关注、了解他人

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觉察自己的情绪(也许他已经习惯压抑自己了)

  • 平等、适度地表达、沟通情绪(首次看见它们、接纳它们)

  • 发现情绪背后自己僵化的观点和不合理的期待

  • 找到内心最强烈的渴望(也许是被接纳),并找到符合他人、情景,最有效的满足方法,活出生命力来

令人惊奇的是在萨提亚工作坊中,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尝试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颤抖;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快要爆发。还未开口,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

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而超理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练习关注自己、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理智是那么聪明,他们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

超理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袋,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最困难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能进入合自己接触, 和他人联结。

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能到了分裂的边缘,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倾听/咨询加vx:zixunxiaobei

情感/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人际关系/个人成长

ps:如果你需 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念之转》电子书,关注公号“了不起的郑立寒”,回复“01”就OK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的是用户给我的一些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在看” 活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