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时代背景下,苏联的专用消声枪械、水下枪械研发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直到80-90年代,采用9x39毫米口径弹药的AS/VSS为代表的微声步枪,SPP-1和APS为代表的水下枪械,都是世界上综合作战性能最好的型号。
90年代后,国内枪械行业和俄国的交流与技术引进开始恢复。国内的水下枪械技术,就来自于原苏联60-70年代的第一代产品。但对于实战需求更为旺盛的消声枪械,国内并没有引进AS/VSS的技术、或者参照其成功思路研发新型消声步枪替换掉85式微声冲锋枪,而是开发了5.8毫米的05式冲锋枪,这是中国特种枪械研发过程中,在21世纪初期留下的最大遗憾之一。
【AS/VSS名义上是步枪,本质上依然是强化版的微声冲锋枪】
首先要强调的是,很多人所谓“AS/VSS是微声步枪,和国内的微声冲锋枪定位不同,没有可比性“的说辞,是彻头彻尾的胡扯。
采用金属折叠托的AS步枪,空枪带弹匣的重量仅2.5公斤,长度875毫米;和同时代的其它专业微声冲锋枪相比相差无几——比如国产85式微声冲锋枪,2.5公斤重、869毫米长。64式微声冲锋枪的空枪重量有3.4公斤,比早期的M16步枪还重0.3公斤。
图:国产85微声冲锋枪,发射亚声速弹时枪口动能不到340焦耳,远低于使用同样口径子弹的54手枪
图:苏联AS步枪,和85微冲一样长、一样重,但是精度高得多、可靠性好得多、威力翻倍不止、射程翻倍不止
无论从枪械的枪口动能、后坐力、真实有效射程来看,AS/VSS这种专门口径的微声步枪,都与主力型号的自动步枪相去甚远,反而更接近强化型的冲锋枪。
比如冲锋枪中最常见的9x19毫米派拉贝鲁姆口径弹药,它由德国在1902年研制成功,存在相当多的衍生弹种。其中威力较大、专门设计给常规冲锋枪使用的,就有德国08E型普通弹、意大利M1938普通弹等等。此类弹种通常弹头重6.35-7.4克,初速在420-450米/之间;枪口动能大致处于643-652焦耳。
图:弹头高速飞行时压缩、振动空气形成的激波,会形成显著而尖锐的噪声。当子弹降低到亚声速范围内,激波的消失会使它的噪声急剧降低。
最常见的突击步枪弹药就是AK47的7.62x39毫米弹,枪口动能大致在1990-2157焦耳的级别。AS/VSS虽然以“步枪”命名,口径也由7.62x39毫米步枪弹衍生而来、且弹头额外加重(16-17.3克),但是由于初速(280-320米/秒)必须低于声速(340米/秒)所限;其枪口动能处于658-886焦耳的级别。
图:05微冲的枪口动能不到190焦耳,比64手枪还低15%
图:六安人质劫持事件中,罪犯连中了警察64手枪三枪以后,连续劫持人质并从大桥奔逃到网吧,与警方对峙8个小时。直到投降时,身体运动自如,完全看不出受伤的影响。
AS/VSS的作战效能比基于传统手枪弹口径开发的微声冲锋枪要好得多。但毕竟总的动能指标有限;因此在数十年的实战中,依然表现出杀伤/停止作用不足、对重型防弹衣等障碍侵彻能力不足等问题。
【AS/VSS成功的秘诀,在于采用大口径的低速重型弹头枪弹】
AS/VSS步枪直到21世纪初的前十年,都是综合作战性能最佳的专业微声武器。和它尺寸重量相近的产品,几乎都只能发射传统手枪弹口径下的亚声速弹种,没有任何一种型号能在威力与射程上与之相媲美。
直到7.62x51这样的大威力弹药上,直接沿用原有口径的亚声速弹种,才能达到AS/VSS的威力级别。但是这个口径的枪械,尺寸和重量都相当大;特别是自动武器如果不经特殊改造,很可能会因为导出燃气/后坐能量的不足,根本无法完成正常的连发或者半自动射击,只能应用在栓动步枪上,或者把自动步枪当成栓动步枪用。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S/VSS在同类武器拥有几乎无可匹敌的性能:近距离上杀伤和停止能力远超其它亚声速口径武器,而且能够提供全自动火力;远距离(相对而言)上,配用光学瞄准镜时有较好的精度,而且飞行过程中动能衰减慢。
当使用者需要用一把枪,同时满足这样的作战要求:能有效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近距离遭遇战,又要有能力对100米外甚至更远的目标发起相当精确、尽量能确保一发命中就导致目标失能的攻击时,AS/VSS在早些年就是不二的最佳选择。
在AS/VSS的优势来源中,枪械本身的因素是次要、且不具备决定性的;弹药本身的选择和设计,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正如笔者多年来在文章中反复解释过的,当枪械的消声要求很高——子弹掠着敌人耳朵边上不远飞过都不易被发现时,枪械需要把子弹的初速降低到声速以下。
图:这种小口径枪弹赖以吹嘘的翻滚杀伤效应,碰撞速度低于400米/秒时就无法形成有价值的杀伤空腔
图:Janzon在1983年提出高速弹药杀伤效能的四种关键要素,亚声速弹药仅具备第一种
而最大速度的降低,不仅使子弹动能大幅度缩水,也会使它击中人体后,难以形成有实际杀伤意义的空腔——这使得现代小口径枪弹上,通过高速命中带来的翻滚/破碎效应,实现相对较低动能依然能形成较强杀伤效果的思路,在亚声速弹上完全行不通。
这种情况下,强化子弹的杀伤和停止能力,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弹头加重、加重、再加重。受限于枪管磨损和燃气能量的利用效率,弹头不能无限制加长,加大口径也是必须的。AS/VSS采用的9x39毫米口径弹药,以及后来VSSK步枪的12.7x55毫米口径弹药,都是这种思路下的结果。
【AS/VSS步枪技术上并不神奇,是一把改良型的特种AK冲锋枪】
单纯从技术层面来看,AS/VSS步枪并没有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之处。AS步枪在本质上,属于发射亚声速重弹头枪弹的AK家族改进型号;它的基本结构布局、内部动作原理,均是基于AK家族。AS步枪和AK家族最主要的差异源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消声设计。AS步枪的枪管短、而且外端设计有较多的排气孔,以更好的降低燃气从枪管中(尤其是正前方)喷发时的压力和速度。从最初、最关键的源头开始抑制噪声。枪管外面有长度和体积都很大的消声器,它是枪械基本结构的一部分,机械瞄准具也设计在上面。
其二是精度设计。AS步枪把传统AK枪机继承自美国M1加兰德步枪的双凸笋设计,修改成了模仿M16的六凸笋设计,以提升枪机旋转闭锁过程中的平稳性和一致性。
在导气活塞系统上,它也大幅度修正了AK那套依靠引出过量燃气去推动枪机后坐、用精度和寿命换取恶劣环境下可靠性的极端化设计;在保障合理的可靠性前提下,显著减少了对精度的破坏。
其三是人机工程设计。传统AK采用了保险/快慢机共用一个手柄、而且兼作为防尘盖的设计;要命的地方在于,为了迁就内部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装配,AK快慢机的挡位从上到下依次是”保险、连发、单发“,而不是“保险、单发、连发”。
这种设计严重违背了人机工程学原则——近距离突然爆发战斗时,AK射手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大力把保险/快慢机手柄从上往下猛按。即在最需要连发火力的时候,AK的操作设计会高概率的诱使射手选择到半自动的单发射击挡位。
在越战美军后来撰写的回忆书籍和文章中,多次出现了因为越南士兵犯下了这种致命的错误而被美军反杀的战例。针对这个缺陷,AS步枪把整个发射/保险机构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保险与快慢机各自具备独立的操作手柄。
AS步枪保险手柄的样式、操作与原AK步枪保持一致;而单发/连发的选择,则由扳机后方的快慢机手柄控制。AK步枪的设计缺陷延续多年上,总有人喜欢鬼扯俄国的”实战经验“、”独特观念“。
为什么常规部队的AK,从AK47到AK-12这些毛病都不改,特种部队的AS步枪就改了?说穿了,在俄式观念里,常规部队的步枪兵是最低级最廉价的炮灰、兵员红利,为他们改枪在金钱上不划算,仅此而已。
【VSS狙击步枪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独立型号】
VSS狙击步枪其实不能算真正的独立型号,它只是把AS步枪制造/装配过程中的优等品遴选出来;把折叠托/小握把,换成有利于精确射击的、运动枪风格式的固定枪托。
VSS的诞生并不是源于技术上的必要性,而是当时基于苏军思想观念、训练/后勤的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下,多数AS步枪在设计初就被规划为主要使用机械瞄准具的结果。
这样做可以确保价值较高、数量稀少的瞄准镜,能可靠的主要配备给射击精度最好的AS步枪,并交由射击技能最好的士兵使用;在固定的经费投入下,可以实现更高的作战效能。
VSS基本功能上相较于AS步枪没有任何缺失,依旧保留有全自动射击功能。它把20发弹匣换成10发弹匣的原因,主要是缩短弹匣的高度,减少射手依托各种地形射击的时候,弹匣硌着地面(或者桌面之类的地方)、不利于形成最稳固据枪姿态的情况。
VSS步枪对AS步枪的精度优势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使用中以光学瞄准具为主,其瞄准具安装在枪身的下机匣左侧面;在安装完成之后,它和枪管间的位置关系相对更为牢固可靠,在得当的使用和维护(避免频繁拆装、尤其是暴力抽拉瞄具)下,不会在射击中轻易变化,只是每次拆枪后必须重新校准。
而AS步枪的照门和准心布设在消声器上。消声器采用了快拆结构,以方便射手的清理维护。快拆结构由螺纹和凸笋、弹簧等部件组成,只需要按下凸笋并拧动小半圈即可完成消声器的拆装。这不可避免使消声器和枪械本体之间存在活动性的空隙,稳固性较差,使每次拆装、乃至每次射击时,照门/准心和枪管的位置关系都会存在差别,从而破坏瞄准精度。
AS步枪在安装光学瞄准镜后,和VSS的精度差距会显著的缩小。在俄罗斯时代,由于瞄准镜的种类更多、且较为容易采购到,因此AS和VSS之间的定位差距缩小了很多;在实际使用中,不乏AS加光瞄替代VSS的例子——毕竟后者价格高、数量少、运动型枪托在近距离战斗中还经常比较碍事。
【AS/VSS的设计可以被超越,美国蜜獾项目失败但却指出了成功的方向】
AV/VSS步枪代表了苏联70-80年代的专业微声枪械设计水平,在弹药口径和枪械本身上,都有不少的局限性。在2010年之后,美欧的新型微声步枪发展上,已经成功的超越了AS/VSS,并在设计和性能上形成了代差性的反超。
美欧的反超同样是从弹药口径开始的,其核心的关键在于.300 AAC Blackout口径——类似的口径在西方出现的历史其实很早,但此前都是小作坊出品、民间自娱自乐的所谓”野猫弹“,从未足够的完善、且上升到军方足够重视的地位。
图:左一为5.56步枪弹,右边三个是.300 Blk口径弹药。左二是超声速弹,右一、右二均为亚声速弹。
.300 Blk口径就是以一种民间“野猫弹”作为基础,由AAC和雷明顿公司针对特种作战需求在2009年联合开发的,它和9X39最大的差别在于,它在设计之初就是一个同时具备亚声速和超声速弹种的口径。
.300 BLK弹的精度性能相当好,而在枪口动能、远距离存能等方面,该口径的亚声速弹种性能与9x39弹非常接近,而超声速弹种与AK47的7.62x39毫米弹非常接近。
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新型步枪在使用过程中更为灵活:射手在高消声要求的环境下可以使用亚声速弹药;但如果遭遇射程要求远的开阔地带、或者对穿透/杀伤力要求更高的情况,只需要更换弹匣,就能立刻发射超声速弹种,获得与传统常规步枪等同的火力。
但这种要求,也不可避免对枪械设计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枪械的枪管,要适应两类弹头长度/重量/初速差异之大远超以往的弹种;枪械的自动机系统,要能同时适应燃气压力/流量差异非常巨大的弹种;枪械的消声器必须非常强壮,在消声效率很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耐受超声速弹药的连续发射。
图:蜜獾步枪
这种口径早期的主要枪械,是AAC公司为美国特种部队开发的蜜獾步枪,用于淘汰MP5和MP7系列冲锋枪。它保留了作为AR-15家族现代化改型的诸多优点——人机工程性能好,附件扩展能力好。
但狗血的是,由于公司内斗等原因,蜜獾项目并不成功——AAC公司决策层更喜欢利润高、风险小的项目,中途转型只做消声器、不搞整枪研发了。蜜獾项目在AAC公司被搁置多年,研发长期停滞在初级阶段,多数性能不达标准、大量问题没有解决;最后设计者自己离职开了新公司,才在近两年得以推出改进后的2.0版。
时间不等人,蜜獾虽然早期版本问题非常多,但其关键思路都是完全可行的。西格绍尔公司在蜜獾停滞的期间,把蜜獾最核心的功能设计吸收进了自家研发的MCX项目中,而且整个项目做的非常完善。
现在蜜獾步枪主要在民用市场销售,而西格绍尔的MCX则成功装备了大量国家的特种军警单位,其中.300 Blk口径的版本至少装备了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AS/VSS历时30多年的压倒性领先优势,在2015年之后终于被西方真正逆转。
【结语】
参考.300 Blk设计新的亚、超声速两用口径,以国产新型步枪的基本设计作为框架开发新特种步枪,是中国特种兵、侦察兵用专业微声武器的最佳性能路线。
这条路线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技术,不在于资金,而在于新口径必须是7-9毫米之间的设计,需要打破”用5.8毫米口径统治一切自用枪械“的观念。(文/候知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