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虽然新的型号不断出现,但在步枪的根本设计思路方向上,苏联已经由于自我固化而走进了死胡同。

这种现象导致了苏俄步枪上,大量成熟的功能设计长期匮乏缺位。以至于俄军近年新服役的新型主力步枪AK-12,还是一款连空仓挂机功能都没有、新瓶旧酒的拉皮改型。

一:AK家族的可靠性来源并不神秘,功能残缺、性能畸形是落后时代的表现

AK家族是人类枪械历史上被神化、玄学化的最厉害的案例,没有之一。AK家族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

AK家族的核心自动机构,演变自M1加兰德步枪的“不可调长行程活塞+旋转闭锁枪机”自动机。这种设计的基本结构代表了30年代的西方步枪先进水平,可以保障足够的可靠性,以及在当时来说良好的精度水平。

而在AK自动机构的演化中,卡拉什尼科夫在“精度/可靠性”的平衡上,把侧重点完全放在了可靠性上——它正常、也是唯一的工作模式,就相当于其它步枪的恶劣环境模式。这也是M1系步枪(含M14)在同代产品中均有着精度良好的表现,而AK家族却恰恰相反的关键原因。

图:为了保障可靠性,枪机始终过度猛烈的撞击机匣,是AK后坐和跳动剧烈的直接原因

在恶劣环境模式下,枪械的导气系统会引入压力、流量都大大超出正常标准的燃气,推动枪机猛烈后坐,以克服进入枪械内的泥沙等一切异物的阻碍。这种模式的代价,是枪机撞击机匣的速度和力量都变得异常猛烈,枪械的后坐和跳动都会剧烈的多,枪械的寿命也会因此而下降。

其次,AK家族为了降低故障率,取消了一切不必要的功能以减少零部件数量——尤其是活动部件的数量,所有其它功能一律要为之让步。AK家族至今匮乏空仓挂机功能,就是这一思路的结果。说穿了,在AK核心自动原理和美欧大量型号并无不同的前提下,AK家族的可靠性,是以枪械辅助功能缺失、人机工程劣化、精度和寿命严重下降为代价换取的。

图:AK47枪机(上)与SG550枪机(下)的对比,两者都是长行程活塞设计,但具体思路却完全不同

在西方,可靠性和AK相比毫不逊色,而且精度和寿命、人机工程性能优越的枪械并不缺乏。比如瑞士西格公司的SSG550系列步枪,采用可调导气系统的长行程活塞和旋转闭锁枪机,自动机构与AK总体上很相近,但不仅可靠性高,而且射击精度优越;枪械的操作性良好,平台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设计基础。

在今天,AK家族的基本设计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实际上如果不是苏联在步枪发展上走进了死路,原本在90年代AN-94步枪定型服役的时候,AK家族就应该在俄军中开始逐步淘汰了。

二:AK-12/15性能改进都很实用,AK家族的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

在整体上,现有的AK-12就是AK-74的拉皮式改进。除了发射/保险机构添加了两发点射功能以外,AK-74枪械本体的基本设计没有出现大的变化。AK-12使用性能上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枪托、枪口装置、机匣盖等外围部件的改进。

AK-12上最大的功能提升,来自于机匣盖的变化——它被大幅度的加厚、加强,并改进了与枪身机匣的连接固定方式。机匣盖上方布设了全长度的皮卡汀尼导轨,并能与护木上的导轨紧密衔接,这大大改善了AK-12添加瞄准附件的灵活性。

但是由于结构布局的根本局限,AK-12射击过程中机匣盖不可能真正的完全稳固,拆枪维护后也一定会形成明显的安装误差。因此在扩展性能上,它和上下机匣的现代步枪始终存在无法弥补的巨大差距。

AK-12的其它改进还包括枪口制退器改为分体的快拆设计,大大方便了消声器的装卸。折叠式枪托增加了伸缩功能、可高低调节的肩托设计,这使它能更好的适应不同体型和据枪习惯的射手。此外机械瞄准具从传统的缺口照门改成了觇孔式。

最匪夷所思的改进出现在枪械的导气装置上。AK-12改变了原AK-74的导气箍(gas port)设计。在不需要分解枪支、抽出枪机的情况下,就能对导气箍内部进行清洁维护。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减少了射手必须打开枪械维护并重新校准瞄准镜的概率。

新的导气箍与枪管固定连接、不可分离,并设计有旋转拆卸的端盖。虽然原理不变,但设计的改变,使相关部件在制造和装配都已经不能再沿用原有工艺。在这种情况下,AK-12依旧没有顺势把本身已经变成活动结构的端盖做成导气调节装置。

仅有半步之遥,AK-12就能在兼顾可靠性的基础上,寻求射击精度的改善;但AK-12就是踩着这个门槛不愿过去,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难道是觉得只有导气不可调的AK,才是不忘初心的AK?

三:AK-12变射速点射功能是典型的俄式欺骗性宣传

国内在AK-12项目刚刚公开的时候,就有传言称该枪具备特殊的变速点射功能:在连发状态下,该枪的射速和AK-74保持一致,也是600发/分。而在快慢机调到三发点射功能时,射速可以上升到1000发/分。

这一说法非常背离枪械设计常识。1000发/分的射速,根本不足以在枪械形成剧烈跳动之前,就把三发子弹全部送出枪口;相反,在AK式的结构下,这个射速只会让枪械的后坐和上跳变得特别剧烈,导致点射散布急剧增大。

在AK式的原理下,实现变速点射的唯一可行途径,就是扩大枪管的导气孔直径,缩短导气孔到枪膛的距离,加大燃气推动枪机的功率,把真正的射速恒定在1000发/分。而在连发状态下,发射机构对击锤的释放速度降低到600发/分。

而这么做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发射状态下,AK-12枪机撞击机匣的猛烈程度都远超AK-74,枪械射击精度、寿命都必然要差得多。

在2015年,笔者直接对AK-12的射击视频进行了声频信号的提取分析——所谓变速功能根本不存在。后来国内有人声称,变速功能只在2012年左右最早的样枪上存在,在2014年的样枪上该功能被取消,而且点射也从3发变成2发。但实际上在笔者提取信号的俄方新闻报道中,试射的样枪正是2012年的最初版本。

在现阶段的俄方资料上,AK-12的介绍中已经不再有高速点射的相关内容。现在的新版AK-12采用了两发点射的设计,实际上是比较好理解的:前两发的落点相对较为密集,第三发的落点就要远得多了,3发变2发,是俄军更倾向于提升射击准确度的结果。

四:AK-12具备空仓挂机功能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国内流传的AK-12项目两大神话中,如果说变速点射功能是俄国人亲自吹牛在先,事出有因的话;另一个神话——该枪新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就纯粹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脑补和意淫了。

一些人信誓旦旦的表示:“AK-12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因此设计了新的30发弹匣供AK-12使用”......“在使用旧的供弹具时则空仓挂机不起作用”。

针对AK家族不具备空仓挂机的缺陷,欧美一些民间企业很早就推出了针对性改进的专用弹匣。在打光全部子弹之后,弹匣的托弹板向上突出的高度特别大,相当于顶上去一发额外固定死的假弹药;以侵占弹匣内的弹药空间为代价,能够把AK的枪机拦在后面,形成强制性的挂机效果。

但是完整的空仓挂机功能,是依靠枪械内部的部件与供弹具的协同设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AK上,这种弹匣只能起到弹尽提示的效果,一旦卸下弹匣,AK的枪机就会立刻复进。现在AK-12使用的新型弹匣,并不具备这种弹尽提示功能;而且AK-12的内部结构,也没有增添任何挂机相关的设计。

图:弹尽提示弹匣打空后,AK枪机被挂起在后方

图:摘下弹尽提示弹匣后,AK枪机失去阻碍,立刻复位

在空仓挂机功能上,AK-12和最古老的AK-47相比,没有任何区别。AK-12采用新弹匣设计,实际上是为了提供三方面的性能改善:其一,在确保材料工艺廉价的情况下,兼顾弹匣的高度可靠和完整的余弹观察能力。其二,强化士兵对弹匣是否处于满弹状态的判别能力。其三,改善士兵在据枪瞄准时的依托问题。

五:AK-12的新弹匣设计非常惊艳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强调过,透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差而价格高。弹匣的合理设计,目前依然是非透明材料作为结构主体,而透明材料制作小尺寸的观察窗口。而无论是飞机结构还是弹匣,基于相同的物理规律,开口、尤其大开口,一定导致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弱化;因此透明的小窗周围,总是会围着明显的加强结构。

AK-12的弹匣采用了多个小窗口分布在整体加厚、带有大量加强筋交错形成的区域中,实现了完整的30发余弹观察能力。注意弹匣底部突出的识别杆,这是30发满弹的标志,显然新弹匣插入枪械后,该枪仍未上膛。

图:AK-12的弹匣底部的触摸识别杆,能为射手提供视觉和触觉上的识别特征,能迅速确定弹匣是不是满的。弹匣内29发弹的时候,识别杆开始回缩——这能有效的提示射手,枪械已经进入上膛状态,对安全性提升显著。

另外AK-12的弹匣最底端做了切尖处理,内部托弹设计也和以前有所不同。改进的目的,是使士兵在诸如卧姿、弹匣着地的姿态(或其它类似情况)下,弹匣能为枪械提供有效接触面积更大、稳固性更好的支撑面,从而较明显的改善瞄准、射击时的稳定性。

AK-12的新弹匣看着不起眼,但其功能设计上非常精巧,是典型的基于多种实战经验凝结的设计改动。除了令人惋惜的不具备空仓挂机功能外,它比起日本20式的大开口长观察窗弹匣,以及中国新型步枪5发余弹观察能力的单个小窗口,在设计上要明显优秀的多。

结语:

在苏俄枪械的发展历史中,在制度设计下、辩证主义凌驾于实证主义之上的结果,就是让行业的掌权者可以将自己的任何观念,都能在政治暴力支持下,通过辩证法塑造成不容触犯的信条。

天长日久,这些观念便内化为从业者的固有思维模式,从而导致了广泛而普遍的精神分裂现象:

一方面他们能拿出相当惊艳的设计,让人在解读的时候深刻感受到,俄罗斯轻武器从业者在机械和力学上的扎实基础、对于实战经验的有效总结反馈能力。

但另一方面,很多有能力解决的缺陷,他们却死也不愿意改,甚至可以拖上数十年——连中国的95步枪家族都装上空仓挂机了,2020年的AK-12/15系列依然没有。(文/候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