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156> | 走村串巷手艺活——小炉匠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

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在老保定也有一些传统老行当

早时兴起,延续多年

至今或许已经不复兴盛

但老保定人的精神依然传承

保定的小炉匠,便是一种老行当,它是旧时汉族民间以锔补大缸、铁锅、瓷碗为主的小手工业者,是工夫匠中的一种,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人经营这个行当,并且奉胡定真人为祖师。相传,当年定州砖塔出现了裂缝,摇摇欲倒,百姓们感到这属于不祥之兆,可又无法修复。

一天傍晚,来了一位肩担小炉匠挑子的白胡子老头儿,他大声吆喝“锔大家伙——”,可人们拿出盆他不锔,搬出缸他也不锔,只管不停地吆喝“锔大家伙”。这时,一个小伙子对白胡子老头儿说:“你这也不锔,那也不锔,有本事你锔裂开缝的塔吧,那个个儿大。”果然,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砖塔的裂缝没有了,只留下几个扁担长的大锔子。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胡定祖师是讨人们的“口风”来锔塔的。小炉匠供奉的祖师各地有所不同,有的供奉太上老君,有的供奉女娲,还有的供奉饿佛,这个传说证明,保定的小炉匠供奉的祖师就是胡定真人。

小炉匠是走村串巷吃手艺饭的,保定一带直接就管他们叫做“锔盆儿锔碗儿的”,因为他们可以把破损、裂缝的饭碗、菜盘、茶壶、大缸、花盆等修补的“破镜重圆”,能够继续使用。

他们肩挑担子,一头是小火炉和风箱,一头是设计巧妙的四屉柜,里边放着钳、锤、油灰(腻子)盆、大小不等的铜锔子、铁锔子等。当然,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金刚钻头和钻弓子。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瓷器坚硬,全凭金刚钻才能打眼、上锔子。这句话后来的引申义就变成了没有本事就别揽这件事。如果干活儿的过程中,金刚钻头掉落,小炉匠一定会认真地找。找不到就会借来笤帚簸箕,将一大片土都收起,回家后用面箩筛着找。挑子上还挂有一面小铜锣,随着步履的节奏晃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虽然他们有时也吆喝:“锔盆锔碗锢漏锅哟——”但主要还是靠响器。人们听见锣声,就知道小炉匠来了,就会赶紧把家里破损的铁锅、瓷器拿过来,围成一圈看小炉匠不慌不忙地修补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锅

锔碗在小炉匠的活计中难度是最大的,“锔碗”在这里也只是个泛指,实际上包括了锔各种瓷器。因为瓷器是日常生活中硬度最大的器具,在瓷器上钻眼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用一种叫金刚钻的特殊工具。开始锔碗时,小炉匠要先用一根细长的绳子,将破裂的瓷碗拼接好,反复扎紧,然后将碗放在双腿之间,一只手拿着一根两头拴一根皮绳的弓形竹板,把皮绳缠在钻杆上,来回拉动竹板,就带动钻杆飞快地来回旋转,金刚钻的钻头就在坚硬的瓷碗上钻出了两排细细的小孔。碗、碟的形体较小,而且一般都比较精致,因此所用的锔钉也都比较讲究。除了比较细小精致外,还分不同的金属质地,一般都是用铜质的锔钉,色泽好看,还不易生锈和腐蚀。瓷器高级主人家讲究的还有钉银锔钉和金锔钉的,据说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家有悠久的传统历史,还以拥有锔过了的器物为荣,锔这种细活时不仅是修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小炉匠要利用裂纹的走向,按器皿的颜色选择金、银、铜锔钉,锔出梅花、桃花或是飞鸟等等图案,经过细心打磨,使其看不出摔裂的痕迹。这些优美的锔补图案,会显得器皿更加雅致,还有的器具通过修缮加上花纹,能使价值倍增。也就是这些细活,才能显示出小炉匠的绝艺,因此,不少大户人家和手艺高的小炉匠都有来往,有的还结为至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锔碗

随着生活的变化,一般的器皿人们都不会再去费劲修复,而小炉匠这种曾经广泛影响人们生活的手艺也将永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小炉匠身上体现出的民族“惜物保福”的传统节俭美德,以及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当人们在书中再次看到小炉匠的身影时,会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找到我们现在应有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