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哪座城市会像深圳一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搞钱」。它的城市气质是理性的,一切以利益和效率为先。

但人一定是有感性部分的,工作之外,我们也有精神放松的需求。深圳在开出可观薪水的同时,能支撑起「生活」层面的需求吗?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把「搞钱」放在嘴边的当下,纯粹「搞钱」的生活真的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吗?钱能成为可持续下去的动因吗?

带着这些问题,「城市周末」系列第四期,我们来到深圳,探寻深圳周末的真实一面。

“您好,尾号5210?”

“对的。”

“好的,请您系好安全带。”

例行公事的对话结束,后座的 Eric 往后一躺,打了个绵长的哈欠。深圳的冬天舒适度很高,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让这座滨海城市冬天的体感温度也有20度。柔和的风从半开的车窗涌起来,有一点海的咸味。街道两旁的香樟四季都郁郁葱葱,阳光下形成树荫,树下一位阿公拖着带滚轮的红色小车往回走,香菜嫩绿的叶子从车里探出来,阿公走得不快,像电影里的慢镜头。

「本来多好的一个周六早晨」Eric 有些焦躁,因为这辆车走走停停,是开去公司的。

24岁的 Eric 从麻省毕业2年,在深圳某大厂做金融,年薪 70w。代价是一个月里只有一个周末完全属于自己,其他周末至少加一天班。

下车、刷卡、进电梯、刷卡,像是昨天的无限重复。深圳经济发达的地方颇有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味道。街道开阔、干净,楼宇锃亮到人影清晰可见。每一幢楼都高度雷同,Eric在N座上班,经常走错到S座,因为两座楼的格局、细节都一模一样,「我甚至怀疑前台的脸都一样」。

这座1979年正式成立的城市崭新、年轻,靠惊人的经济增速成为了超级城市。如果北京的城市气质是「厚重」,上海是「摩登」,成都是「安逸」,那深圳就是「搞钱」。

「工作」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高薪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他们带着攒钱的目的来,又带着钱离开,对本应休闲放松的周末也不甚在意。据 Eric 的观察,晚上12点南山科兴依然在堵车,「因为无论周几大家都是这个点才下班」。再比如此刻,办公室里已经有不少同事,大家的表情不算开心,也没有哭丧着脸,只是透着一种「接受」的平静。

对 Eric 来说,周中的生活就是一部1.5倍速播放的职场剧。不说话时清脆的键盘声回荡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场面肃穆。说话时大家语速极快,讲完一大段经常需要用嘴呼吸两次。对外拿资源时更卷,pr 稿刚讲完,5分钟内投资人的微信就因高频操作而无法通过好友申请。

同在金融业的 Barbara 有过之无不及。毕业一年且天生娃娃脸的她还有大学生的稚气,瘦削的身体却支撑着她每天工作14-17个小时。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她争分夺秒积累资源,下楼吃饭也带着电脑,点烧烤、麻辣烫一类的外卖会直接选商家配好的套餐,因为节约时间。

在深圳猪脚饭是广为流行的工作餐,因为它快,「就是各种卤好的卤味再烫些青菜」。不难吃且不用等是它被选择的理由。

这种节奏下,也就不难理解周末加班是常态了。对 Eric 来说,周末只是没那么忙的周中。他一般将近中午才到,忙到7/8点就走。出于心理安慰,晚上一定要吃顿好的,且餐厅最好离公司有一段距离。

去年8月之前,字节还没取消大小周,崔意每天睁眼即工作,周末唯一休息的那天不想出门半步,只想纯粹地躺着。「也不是在充电,只是停止消耗。」

这座城市似乎处在军训期。永远紧张,永远纪律严明。Eric 每天上班路上会在 MORSE COFFEE 买杯咖啡。等待时偶尔抬头看看人流,每一个人脚步都很快,身体微微前倾,以一种脚步跟不上预期的急切赶往公司,但又无法从他们的表情里看出一丝期待。这看起来很矛盾,又和大多数年轻人急于向上攀爬又不知道最终要去向哪里的现状重合。

得知有网友调侃深圳「只有吃不完的猪脚饭和加不完的班」,Eric 并不意外。他是北京人,「荒漠」北京早已被大家熟知,但深圳的匮乏倒是少有人讨论。

因为年轻,深圳没有深三代,没有本地美食和方言,连小摊小贩都说普通话。它像电影里虚构的未来之城,崭新,发达,但很难和「生活气」这样的词联系起来。深圳能提供最体面的工作,但当周末需要休息和放松时,它提供的衣食住行仅仅是标准动作。像琳琅满目的超市里那一块压缩饼干,谈不上美味,仅仅用于果腹。

「好好吃一顿犒劳自己」这个周末经典命题,在深圳的解法几乎固定:去连锁餐厅。受访者提供的用餐选择甚至没有超过采访人数,就是椰子鸡、海底捞、蛙来哒、胖哥俩、潮汕牛肉火锅的排列组合。任何一个城市的商场都能吃到,味道高度可预期。

对此 Eric 倒没什么怨言,「它们肯定不难吃,要不也开不成连锁。」Eric 是极简主义者,也不太有口腹之欲,在北京的日常也是吃个云海肴。

圆子来深圳半年,显然还没适应这件事。她在成都念的大学,那时候就是个吃货。对学校方圆5公里的美食如数家珍。到深圳后她也试图挖掘过美食,只是几次随机走进无名餐馆都踩雷了,「同名的粤菜馆也都没有广州的店好吃,比如点都德,排队的人超多,其实吃着像冷冻的速食产品。」为了不毁掉难得的周末,她也不尝新了,每次就在椰子鸡和潮汕牛肉火锅二选一。

被问到「喜欢的餐厅」时,她沉默的时间长到我以为微信通话质量不佳了。最后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声哀嚎「......我不会要说海底捞吧」。在成都时圆子最爱火锅。「心心念念的,每周都想去」。海底捞很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吸引力。

再说到逛街,深圳也秉承着高效、便捷的原则,提供了「商场」这个每座城市都有的选项。在深圳的商场你可以找到大部分快时尚和运动品牌,能满足基本购物需要。但创意店、独立设计店很少。「直到去年深圳才有第一家 Chanel 成衣店」,Barbara 之前都只能出差时在各地机场「补货」。

崔意最大的爱好是街舞。大学时朋友们笑称「崔意,主业街舞,副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她的大学专业)」。到深圳后,她一直没找到满意的舞社。「老师水平一般,学不到什么」。加上工作太忙,崔意很久没跳舞了。现在周末她几乎都是坐40分钟地铁到东莞见男友。「东莞作为休闲城市一切都比深圳合理:更好吃、更便宜、离海更近,生活气息更浓。」你能在这里找到一家苍蝇小馆喝碗正宗的广东糖水,「深圳的糖水大概就是鲜芋仙吧」。

其实人们和城市都心知肚明,年轻人都带着「有一天要离开」的心情来。崔意把深圳比作一个巨大的火车中转站,「你不会期待在中转站会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除了高效、匮乏,深圳还有别的特点吗?把目光再放远一点,在聚集了互联网及金融业的南山区和福田区以外,年轻人对深圳的印象或许完全不同。

圆子是一家实业公司的 HR,月薪 9k,朝9晚7,只有发薪那几天比较忙。这里上班不是打仗,大家语速正常,中午1点会拉上窗帘集体午休,「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这份工作也对应了惬意的周末。

圆子常去散步,尤其喜欢下过雨后沿着深圳大道骑行,途经世界之窗和华侨城。一路视野开阔,树木也高,空气湿润清新,扭头就能看见海。众多受访者中,只有圆子提到了「深圳经常有很美的夕阳」,大概也是因为她抬头看天的频率要高得多。

圆子还爱和朋友去公园。早在2020年,深圳就已经有超过1000个公园,被称为「千园之城」。圆子常和朋友去欢乐海岸野餐,柔软的草坪像一块巨大的充电板。快乐变得易得,「给四瓶矿泉水我们也能聊一下午」。

更多时候,圆子喜欢在家里躺着,「躺到腰疼才起来」。她领养了一只黑猫叫可乐,可乐很粘人,会时刻贴着圆子的脚踝。很多个下午,圆子放一点音乐,不看手机,只是和可乐一起躺在阳台的懒人沙发上,感受光照角度的变化。

暖风吹进来,白色窗帘掀起弧度。时间的流速在这样的场景下变得极缓慢。

「在深圳当一个精神成都人」是23岁的圆子在做的事。在这座搞钱的城市里圆子没有一分存款,「把个人情绪放第一位,健康的身心就是我的存款」。

如果城市提供的一切都是基础条件,那人的天赋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再创造。圆子把深圳过成成都,其他人也有自己忙里偷闲的方法。

Barbara 周末坚持上一对一的法语课。「我用不到法语,但学习能给我原始的安全感和快乐」。

偶尔在家,她也会做饭。开始前要先拉个表格,最大程度节约时间,也会考虑进「播放福山雅治的音乐」这样「人文」的部分。运用运筹学知识30分钟做出3道菜能给她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对 Eric 来说,和朋友待在一起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上周末他去朋友家吃了顿海鲜火锅,当天早上5点就去农贸市场买海鲜。天还没亮,摊前挂着橘黄色的灯泡,注氧机的轰鸣声混合着商贩的叫卖声。在这里随手就能买到比电商平台更便宜且优质的海鲜,「吃到新鲜的食物,人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接受馈赠的幸福感」。

买好海鲜后 Eric 去朋友家和大家会合。一群平时没时间做饭的人,七嘴八舌地分工,谁处理虾、谁备料。同样几个人,讨论项目和 pr 稿时愁眉不展,讨论「怎么剥蒜最快」「海鲜有没有熟透」反而津津有味。

Eric 的公司有非常完善的娱乐设施,篮球馆、羽毛球馆甚至瑜伽房都有,楼下就有很长的步道可以散步,但真的想散心时他还是会去深圳湾公园。

深圳湾临海的地方有上下两层步道,Eric 喜欢坐在上层步道的座椅上发呆。那里视野开阔,对面就是香港新界。新界不属于香港繁华的地段,只有微弱的光亮。他常坐在这里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远处的草坪上有人在弹吉他、唱歌,Eric 喜欢观察走过的路人,「猜测这对年轻情侣是初识还是热恋,那个留胡子的男人的职业和年龄。」都是无聊的问题,但在这个追求效率和结果的城市,无聊显得尤其珍贵,有时 Eric 甚至会像小时候一样抬头数有几颗星星。

总的来说,深圳像一个全年无休,偶尔松弛的学霸。从高学历到高薪,分数和月薪恰好分别是学生和成年人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深圳帮学霸们完成了一次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移。Eric 在麻省念书时经常学到晚上2点,6点起来继续。学校里流传的一句话是「学业、social、睡觉,只能三选二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习惯速度更快的那条传送带。

就像学霸往往只重视考试科目,其他科目及格就行。深圳提供了漂亮的薪资条,但在周末需要休闲和娱乐时,批量生产的食物、服装和娱乐方式都让这里高度同质化。

很少有人能一辈子上紧发条,以学霸的姿态永远冲刺,但「干几年就拿钱走人」这一先苦后甜的思路能支撑起无数年轻人日复一日挤进没有空隙的地铁、吃不用等位的猪脚饭。

他们一人拧自己一下,就让深圳永远上紧了发条。

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编辑:大怪

撰文:梧水水、Yin、Simon、Weber

插画:一亖丗丗一

视觉:a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