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爸拉了个语文小作坊群,带着几百名家长从去年开始要求捋古文,后来要求捋作业。说老实话,当时咱根本没懂什么叫捋古文捋作业,但咱听话照做,大半年过去了,突然明白了“捋”是啥意思了,豁然开朗。

首先申明,咱的水平很低,一篇文章可能讲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捋古文什么是捋作业,但很真诚地告诉大家,听话照做是真理。明白了再去做会更有效率。

结论先告诉大家,咱家娃捋古文捋作业都看到成效了。再也不担心孩子学习了,即便是孩子考不上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咱也认了,那只是因为孩子不够勤奋而不是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任何孩子都可以通过“捋”考上你想考的学校,只要娃足够勤奋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捋是啥意思呢?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干净。

认真体会一下,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提升学习成绩?就是把知识体系顺着抹过去,让知识体系顺溜起来,每个学科的框架感在娃的脑海里形成了之后就可以考上任何想考的大学了。

大部分成年人都是有“框架感”的,但孩子没有。如果孩子拥有了一个学科的框架感,就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握,我全都会!这门课我吃透了,甭管你怎么考,我都会做!

怎么才能让孩子拥有“框架感”呢?

简单地说就是捋古文和捋作业。

捋古文是让孩子学会捋这个动作,并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捋作业是让初中高中孩子通过每天的实践,慢慢在脑海里形成框架感。

去年开始执行捋古文的时候,真的不懂啥叫捋古文。申爸一再强调不是背,是捋。而且申爸要求妈妈们先捋起来,自己弄明白了再去要求孩子。可咱是学渣啊,古文一看就头晕,不要说捋了,读下来都困难。于是直接丢给孩子让孩子捋古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家娃虽然天生愚笨,但和老妈一样,有听话照做的好习惯。虽然时有抱怨,时常偷懒摸鱼,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太计较,反正咱也不懂到底捋的标准是什么,反正趁娃心情好就要捋古文,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执行了大半年。

因为捋古文篇目都是课本里要求背诵的,所以孩子也没太抗拒,捋完了后娃特别有成就感,捋着捋着,娃已经养成习惯,背古文的时候,会主动背完一句就顺着这一句把每个字都解释出来。其实这就是到了捋的境界了,只是当初我不知道。

直到有位妈妈坚持捋了半年古文(给她点赞)分享说,不关注对错,不关注快慢,只要坚持去做,神经回路构建起来后,就有一种强烈的捋的意愿,看到什么都想捋一下……

突然我也灵光乍现地明白了什么是捋。捋真的不是背!

比如你从家里出门送孩子上学,出家门,下楼,出小区门,用什么交通工具,沿路什么路口什么门面,再经过几个红绿灯,几栋大楼,到达孩子的学校。整个这个过程,你每天都在走,不需要背,你没有背对不对,但现在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像有个ai摄影机一样,沿途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历历在目。

这就是捋,不是背。同样一条路走了几年,不需要背就能随时出现在你里。古文是一样的,多读几遍,不需要背,每个字都在你的脑海里。如果记不清了,就再去看一眼吧。捋比背记忆更深刻,融入血液的记忆了。

脑海

就像很多记忆大师分享说有个记忆宫殿,可以记住很多不相干的素材,这个比背太多太多了。

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会了捋古文,那就再来捋作业。

学会了捋作业,迟早会拥有每个科目的框架感,掌握了每个科目的知识体系,还怕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

捋作业是什么呢?捋作业就是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先记录下来,再捋一遍会不会做即可。

记录作业的时候要记录下哪一个科目,哪一章,哪一节,哪一题。不断捋的过程中科目的框架就进入孩子的大脑了。通过刻意训练的方法把每个科目的框架感植入到孩子的大脑之中。

记录完作业,就捋每一题。老师教的每一题,布置的每一个作业都会做了,考试还会做不出来?

记住,以终为始。如果目标高中是450分的分数线,看看娃差多少分,努力拿到这些分就足够了,不需要每门科目都拿满分,压轴题不会做就不做吧,会的题目能够拿到450分就够了。考大学同理。

不知道讲明白了没有,但我知道捋古文和捋作业可以帮孩子达成中考高考目标,这就够了。

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留言,都会耐心解答的。毕竟我也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弄明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