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157> | “高手在民间”手艺人——白铁匠

一百多年前,保定在西方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学习中,从传统的铜匠手艺里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匠种,他们用进口的薄铁皮制作成各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这种薄铁皮厚度在1毫米以下,表面镀锌,身骨轻巧,不易生锈,价格还比较便宜,用它加工的成品,很受群众的欢迎。这种进口的薄铁皮是将干净的铁片浸在熔化的液体锌里制成的,铁皮上这层锌虽然比较活泼,但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里能生成一层碱式碳酸锌,这层碱式碳酸锌薄膜较紧密,可以起到对铁片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内部锌被继续氧化,有不易生锈、耐腐蚀的特点,因此被人们广泛用来制作生活用品。这种镀锌铁皮俗称白铁,保定人把用它制作器具的工匠就称为了白铁匠,并成了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工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铁匠在保定也叫薄铁匠,靠手工剪、切、敲、锤等工序,将薄铁皮制成各种用品。“白铁匠”曾经是城市生活里最不可少的手艺人之一,曾经的保定,没有白铁匠的街区是不完整的街区,找不到白铁匠的主妇是不称职的主妇。保定的老一辈人大都记得从前的白铁铺子和白铁匠们:一双巧手做出各种生活用品——簸箕、油桶、漏斗、水壶、钱箱,甚至粮油店里用的油抽子。碰上漏了的水壶、脸盆,也可以找他们修理。而这些工匠们,大多一副套袖一个榔头,似乎永远在弓着身子“梆梆梆”地敲打。

过去,保定农村还有不少白铁匠挑着担子进庄串村随处吆喝,这类白铁匠只能制作、修理小型家用农具及生活用品,或稍带着一些在家里制作好的小白铁皮制品出售。而一般白铁匠都开有店铺或相对固定的摊点,因为白铁匠的工具都比较沉重,搬动不方便,白铁制品又比较大,不便携带。这些店铺的门前往往都悬挂着一块白铁皮做的招牌,招牌上写明服务项目,以招徕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保定的人们还记得在保定五四中路惠政街口西北便道上,就有这样一位白铁匠。老人名叫杨振,那时已经70多岁了,皮肤黝黑,身材精瘦,手掌粗糙充满力量感,下肢有残疾,手中提着用铁管做烟杆的大烟袋锅。摊位前简单地摆放着几样白铁制作的水壶、铁盘等样品,还有钳子、锤子等工具和若干白铁片原料。有时候有人围观,杨师傅当下就给人们露一手。先是在不起眼的原料中挑块白铁片,在模具架前比划好,叮叮当当地敲打几下,再用烙铁将各个零件焊接成型,一会儿工夫一把水壶就做好了。

白铁匠不仅很辛苦,而且还要心灵手巧、精心细致,懂得设计画图,这门手艺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加工白铁皮,测量放样最关键,一剪下去,要准确无误,切多了浪费材料,裁少了就成为了废品。杨师傅早已熟能生巧,不需要测量这个有多宽、那个有多长,眼睛一看心中就有数了。由于他手艺精湛,服务态度又好,所以他的铺子面前经常有人前来光顾,给那个时代的保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日常生活的器具不断迅速地更新换代,很少有人再使用白铁打制的生活用品了,白铁生意也逐渐萎缩。但人们对白铁匠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他们精益求精的手艺,以及那种尽心尽力的服务态度,是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