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扎根社区40余年,始终为民爱民,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当好党和政府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她就是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林丹。

在社区工作的林丹

林丹出生于1948年12月,福建福州人。1972年,林丹作为返乡知青回城。在等待工作分配时,军门社区居委会的老主任邀请她前去帮忙。谁知这一帮,便让她与社区工作结下不解之缘。老主任是一名在群众中具有良好口碑的党员,也是林丹的榜样。在老主任的感召下,林丹每天走街串巷,倾听家长里短,记下居民们最关心的事,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林丹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终于,在1985年8月,林丹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今,她已是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的党委书记。

多年以来,林丹以“多重身份”活跃在军门社区,为社区居民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在社区孩子们的眼里,林丹是可亲可敬的“林奶奶”。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没人接、无处去的难题,林丹将社区“4点钟学校”升级为全市首家公立少儿托管中心。在这里,孩子们和“林奶奶”一起吃饭、玩耍、阅读课外书,度过了许多温情时光;在社区老人们的眼里,林丹则是贴心温暖的“好女儿”。为了让社区老人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林丹开办了300多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纳社区内7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孤寡以及子女出差需要临时照顾的老人,并为他们提供日间照料、中午寄膳和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在社区妇女们的眼里,林丹还是可以依靠的“娘家人”。在林丹的带领下,军门社区以“妇女之家”为依托,组建起了富有妇女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久而久之,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居民,都能在军门社区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林丹在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就餐老人交谈

此外,林丹还一直在思考如何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去往军门社区考察,留下了“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的赞许,作出了“三个如何”的重要指示,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林丹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扎根社区一线,探索出“社区党员联系卡”“三必访”“党员义务十大员”和“党员代理服务制”等富有实效的党建工作品牌。已在全国推广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也是发轫于军门社区。如今,军门社区68座楼院均建立了楼栋党小组、物业公司、网格员、楼组长等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引进了品牌物业开展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服务,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精细化治理同步推进,真正做到了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林丹在党代表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

在林丹的带领下,军门社区党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福州市十佳社区居委会”等180多项集体荣誉。林丹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七一勋章”等130多项荣誉。但林丹并未止步于此,她说:“鲜花掌声也好,走红地毯也罢,最让我高兴的是居民群众幸福的笑脸,永远为他们当好服务员,才是我的人生价值!”也正因如此,林丹总是将群众放在第一位而时常忽略自己。她长期用嗓过度,曾做过2次声带手术。有一次,她刚做完喉咙息肉手术,连吞咽都很困难。医生建议林丹至少休养一个月,但她认为“不能说话,我可以听群众声音,写字与群众交流,用行动服务群众”。于是,在出院第三天后,林丹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获得 “七一勋章”的林丹

“一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盏灯。”自1972年踏入军门社区居委会开始,林丹在社区倾情服务了40余年。她无数次放弃公司高薪聘请、街道提拔任用的机会,毅然坚守奋斗在自己所热爱的社区工作岗位上。在林丹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千千万万个社区的旗帜高高飘起,共同擘画出一幅社区工作者丹心向党、赤心为民的美丽画卷。

作者简介:刘梦演,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金蕾蕾

本站编辑:岳博伟

本文已在北京前线客户端发布,原文地址:http://appqianxian.ebda.cn:9009/newsInfo.html?newsId=31697&type=s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