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昆山外贸表现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1月19日下午,昆山海关发布数据,2021年昆山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66.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3.2%。同时,自去年9月份起,昆山进出口总额成功实现“四连跳”——连续4个月刷新月度历史峰值,外贸发展逆势而上,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放在更高的坐标系观察,昆山在不断比学赶超。全年进出口规模不仅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更超过了全国96.9%的地级市。从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昆山始终在与时间赛跑。从1995年首破50亿美元、2003年破100亿美元到2010年破800亿美元大关,再到2021年直接晋级成为“外贸千亿之城”,昆山用数据证明了全国百强县之首的实力与潜力。

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坦途。在新冠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不利影响下,外贸增长乏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货柜短缺、运费上涨,以及缺工等问题,无一不为外贸发展带来冲击。

那么,昆山外贸能够逆势而上,其中的增长“力”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对挑战,外贸发展韧性十足

外贸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支点,是推动昆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与基本盘。厚植对外开放优势,昆山加速与全球经济“共舞”。去年,在全球贸易投资低迷的大背景下,昆山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发展环境,外贸进出口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几组数据足以佐证。2021年,昆山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614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外贸总值的23.4%,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分别进出口3391.5亿元和1861.7亿元,合计同比增长12.9%,占比76.3%。昆山对美国、欧盟、中国台湾、东盟和韩国分别进出口1472.5亿元、1056.3亿元、951.6亿元、887.9亿元和410.7亿元,同比增长13.4%、20.5%、16.3%、28.5%和8.7%,合计占我市外贸总值的69.4%。同期,昆山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022.4亿元,同比增长11.5%,占比29.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23.1亿元,同比增长27.4%,占比20.7%。民营企业进出口2002.9亿元,同比增长70.3%,较我市整体增速高55.6个百分点,占外贸总额的29.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878.6亿元,同比增长1.2%,占比70.9%。我市出口机电产品4238.7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出口总额的92.6%。其中,笔记本电脑、手提式电动工具、印刷电路和集成电路分别出口1391.7亿元、140.5亿元、122亿元和117亿元,同比增长27.1%、52.2%、23.5%和92.9%……

一系列数据表明,昆山外贸在充分预估困难挑战的同时,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朋友圈”,稳固产业优势,积极梳理好外贸发展相关利好因素,保持战略定力,尽可能突破外部阻力,为要素流动打开通路、疏通堵点,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找到牢固支点,与时间赛跑、与危机较量,实现贸易质量稳步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强载体,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昆山外贸加速发展的底气所在。

去年9月16日,昆山掀起新一轮投资加码热潮:2021昆山市台资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活动举行,36个台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其中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额216亿元,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额300亿元。这既是昆山深入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化“项目为王”导向、扩大有效投入的成果展示,更是我市加快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推动昆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台商台胞融入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昆山多年来高效集聚两岸产业资源,持续放大合作载体功能,推动昆台融合发展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助力企业精耕“试验田”、奔涌“新动能”,创新举措不断。

“我们去年外贸一线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4.43%。随着线上教育、居家办公需求增加,笔电产品出口量也随之增加。”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关务陈芳介绍,疫情之下,“宅经济”成为拉动外贸的新增长点,企业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开展全球维修业务,不仅增加了利润,还有力提升了生产水平和品控能力,赢得了客户信任,拓展了新订单。“通过全球维修业务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也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产品良率不断提升,订单蜂拥而来。”陈芳说。

在昆山,这种对外贸新动能的探索正在迅速生发。

近两年,三一重机在昆发展动作频频。去年6月,三一重磅推出新一代SY375IDS智能挖掘机,多项技术为国内首创,其额定功率为同类型产品最强,同时可进行5G远程操控。去年10月,企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建成投用,规划在5年内将昆山三一产业园建设成为千亿级总部及研发基地、打造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今年1月,三一首台300吨级电驱正铲超大挖——SY2600E正式下线,再次实现超大挖领域的技术突破……

“2021年,三一重机在工程基建板块实现数据翻番,挖掘机出口量近29000台,与旋挖钻机销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企业装载机出口量实现同比较大幅度增长。”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国际营销副总经理王旭介绍,作为集团最大的核心事业部,三一重机面对全球疫情、运费增长等不利因素,持续扩大品牌在海外市场影响力,因地制宜调整产品的适应性及性价比,最终交出企业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71.4%的优异成绩单。

集结大项目,才能激发新活力。纵观去年新落地项目,这样的“三一”现象并不鲜见。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引进超3000万美元(含)外资项目28个,超1亿元内资项目89个;总投资110亿元的立臻智能终端、18亿美元的友达新型显示面板两个百亿级项目顺利落地,为壮大优势产业提供强大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服务,惠企政策见实见效

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中,昆山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领导挂钩驻点服务机制,扎实开展“招商护商服务月”活动,对激发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尤为关键。

在我市举办的2020年国际经贸新形势主题宣讲会上,一篇题为《中美经贸关系展望和RCEP自贸时代》的解读文章引起在座不少企业家的兴趣与热议。不少企业家表示,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前学习了解,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尽享政策红利,帮助企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提升外贸竞争力,做大做强海外市场。

事实上,围绕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昆山结合工作实际,逐一研究,制定落实了一批暖企惠企措施。

市商务局持续开展“招商护商服务月”活动,倾听企业诉求、对接政策需求、协调要素保障,常态化做好挂钩驻点服务企业工作,不断完善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全天候响应机制,持续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去年共走访企业7557家次,收集各类问题2085个,问题解决率达90%。

昆山海关通过推广无纸化申报、系统自动智能审核申报数据、信用签证及企业端自助打印等一系列不见面签证服务措施,不断优化通关流程,简化报关手续,数百家企业实现了办公室录入、后台秒审核通过、自助打印证书、证书数据当天同步至进口国海关的“互联网+签证”纯数据签证模式。一系列措施,为服务相关企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提供了保障。

昆山海关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针对昆山口岸目的地检验业务量迅速攀升、进口工业品样品检验业务增多的实际情况,海关成立工作专班,利用现有监管场所开辟集中查检专用场地,配备专业检测设备,便利企业实时申请、预约查验。针对汽车、IT等重点产业,昆山海关开通“绿色通道”,将“货等人”转变为“人等货”,实现货物随到随查,保障芯片等生产线急需生产料件快速验放。在该模式下,每组关员单日检验量较传统模式增加8票,适用商品查检作业时间由2天缩短到1.5小时,辖区580余家企业受惠。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推进招商护商服务机制、政府专员“215”行动机制、“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机制、“宽严相济”执法监管机制,开展零距离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开设昆山12345“人才科创服务专线”“台胞服务专线”“重大产业项目服务专线”“营商环境投诉专线”,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响应企业诉求;出台规范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制度,促进全市政商良性互动、规范互动、共赢互动;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倒逼政策落实、服务改进、执法规范;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让外商外企投资兴业“零障碍、零等待”,生产经营“最舒心、最如意”,推动广大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媒体记者 | 巫晓亮

供 图 | 巫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