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用工量越来越大。但多数建筑工地上,却难见85后、90后建筑工的身影,40岁至50岁者成为绝对主力。建筑工地上基本没有年轻人,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事情,明明工地上的工资并不低,甚至比很多上班族的工资要高很多,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地呢?那些消失在工地上的年轻人都去哪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90后不愿意在工地 又苦又累,找不到媳妇

在北京三里屯的一个酒吧里,小肖正在熟练地调这酒,他说:“来北京的这几年我尝试过各种职业,理发店、西餐厅、酒吧还有工地,在工地每天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背着大电钻,从楼顶一点一点打眼真的很累,刚开始的时候胳膊都抬不起来。”他说工地留不住年轻人是因为太累了,90年代生活条件都开始变好了,90后没怎么受过罪,抗不了工地上的苦。同时,在工地干活“会比较没面儿”,“毕竟我还年轻,也不能一直在工地上干,虽然挣钱很多,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他说。

和小肖一同在北京打工的两个朋友一个去了工厂,一个去了饭店,都不愿意去工地,他们同样也表示工地太苦了。

而劳务公司质检员小王还给出另一个工地招不来年轻人的原因:“在工地干活找不到媳妇。”工地很少有女工人,即使有多数也是跟着丈夫一起来打工的,单身女工人可以算是“稀有物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26岁小伙不甘心当建筑工

在汉阳龙阳大道“龙阳一公里”还建小区建筑工地上,来自老河口市孟楼镇26岁的钟小洋和50岁的父亲钟兴文一起在工地餐厅的餐桌上吃午饭,菜有青椒炒五花肉、爆猪肝和番茄炒鸡蛋。像这样一天三餐在工地食堂吃,一共只用花18元。“不贵,划算。”钟兴文说。

钟兴文在建筑工地上干支模具的活儿快30年了,现在月收入8000多元,最多时一个月拿过一万多元。儿子钟小洋2年前被朋友骗到广西做传销,家里十多万元积蓄打了水漂,这才回来跟父亲在建筑工地开卷扬机。

如今,老钟在老家早已盖起了3层楼房,农忙时还可以回家照看几天,他对目前的状况比较满意。与父亲的知足不同,小钟则不停抱怨:“工地上又脏又累,晚上想去附近的王家湾逛逛都找不到伴儿。干完这个夏天,我就去东莞老乡的玩具厂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逐年提高,到2018年已经超过20%。另一方面。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超过一半,而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不到两成。

中建钢构北方大区宣传负责人陈秋旭表示,除了建筑工人高龄化明显,建筑行业劳务单位的整体数量也在减少。从项目招标时就能明显看出来,参加招标的劳务单位较以前少,价格却更高。

陈秋旭表示,中建由于跟许多劳务公司有长期合作,有人员缺口也能及时调动到位,因此旗下项目工地,缺人情况不算严重。但对于投资建设集团和劳务公司而言,由于市场上整体工人减少,近年来用工成本的确呈逐年递增趋势。

建筑工地的高工资和用工荒,充分反映出了现在90后职业选择的态度。

他们普遍不愿接受体力工作,而更倾向于脑力劳动。他们崇尚自由,与高工资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不那么辛苦、有私人空间的工作,即使工资低一点他们也愿意。

他们更看中自我需求,以及工作未来的发展前途。其实,这未必是件坏事,倒更像是社会的进步。

从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建筑工人的天花板是很低的,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卖力气,等年纪慢慢大了,体力跟不上了,也很难更上一层。

但是,面向大学生的工作很多都是具有成长性的,即使刚开始的起点很多,也可以凭着自身的努力进行提升。

大部分不愿意去工地干活的年轻人都选择了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并且互联网的发展给了90后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时刻诱惑着向往自由、独立的年轻人,从外卖员、快递员到网红主播,工地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建筑行业的未来会令人堪忧嘛?它要如何吸引年轻的劳动力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善柱则对建筑行业的未来表示乐观,他认为,“只要经过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建筑行业最终会赢得新生代农民工的青睐,同时应该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曹荣认为首先要改善建筑业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建筑业农民工权益保障,以此来提高建筑行业吸引力。此外还要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强技能培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