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中撒盐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作为一个西北人,绵密纯洁的雪,在我的记忆里长存,轻轻一拾,就满是回忆,这或许是从小骨子里就对它特有的情怀。

儿时的下雪天,就是属于一群孩子的盛会。早晨,睡眼惺忪的从伙伴的一阵阵呼喊中清醒,倏然间,似乎时间紧迫得连戴帽子,围围巾都略微急促,抓起母亲早就放好的手套一溜烟儿地奔向门外,奔向天空簌簌而下的大雪而去。身后还飘着“早点回家,注意安全”的殷殷叮嘱,但却总是不知饥饿、不知疲倦地到处撒欢着,被雪浸湿的棉鞋,衣领上的雪渣,因团雪球而被冻红攥紧的小手,雪越大,玩的越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着窗外,思绪被从小时候拉回,一眼望去,元稹的“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不经浮现在眼前。参加工作以后,海拔1505米的崔木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也因为更靠北,气候也较家乡愈冷一些。在这里,瑟瑟的秋风还未吹尽,光秃秃的秋天还舍不得离去,而那明媚又寒冷的冬天就又早早地到来了!在冬天,这里的雪是不需要盘算着日子去盼望着来的,它总是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浪漫洒向人间,去承载来年五谷丰登的欢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继续下着,走在街上,我跟着盈盈的雪花看到了许多:它们落在地台社火、秦腔戏、说唱快板等汇演人的肩头上,听着西北汉子的低吼吟唱,感知着人生百味;它们落在馋嘴小孩的脸颊上,被带着品尝了血条面、鸡肉麦饭、“猴顶灯”等齿颊留香的传统美食;它们落在知青大院,中共麟游总支特支旧址红色旅游文化基地上,细细摩挲着,感知精神的延续,力量的传承;它们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整齐的移民搬迁屋的瓦片上;落在风力田里;落在广场游园,亭子廊架上;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地里;落在高速路疾驰的车辆上……雪落无声,它们不知疲惫,尽力地舞动着,奋力去滋养崔木的每一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停后的崔木,颇有一种“乾坤一色白”的视觉冲击,遥望页岭,皑皑白雪,林梢之间微微闪烁着光芒,在斑驳层云的辉映下,显得格外亮堂耀眼。晨起开门雪满山,经过一夜的温差,门外树树凇花云叠,虽说不及张岱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弥漫,但确是冰雨晶莹,霓裳窈窕的清秀雅致。雪后初霁,万物为之一新,迎面微凉,不禁让人徜徉其中,虔诚地洗净内心浮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木的雪是很厚实的,是等不及自然消融的,但却不多见雪水泥泞的道路。因为在这里,极少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漠然,有的只是镇村干部与村民携手清洁家园的共同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暖泥融,雪消冰释。窗外四檐接连的滴答声,流水浮冰的呜咽咕咚声不绝于耳,经由飞雪滋润后的一切,都似乎盎然勃发,积蓄力量。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对于崔木,对于崔木的雪,这里的人们总是会倍感热忱,倾其一切,无求回赠地去静待下一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