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竞争中,企业规模代表着市场地位,企业质量则预示着发展前景,而“人均产出”恰是衡量企业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十多年来,身处传统制造业的孚日集团,员工总数从峰值22000变成目前的13000,产出同期增加30%,“人均产出”翻了一番,这是企业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孚日集团通过不断推进装备升级,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员工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劳动效率大幅提高。劳动效率高意味着人均产出高而运行成本低,从而产生可观的当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最终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持明显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孚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茂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均产出”有这样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旧动能转换、生产装备升级换代。肖茂昌董事长说,以前在车间里,工人操作传统设备很辛苦,姿势也不太舒服,长期来看不利于员工健康,所以,实施车间装备升级换代势在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备升级,是加项,是员工和企业都希望看到的加项。”肖茂昌董事长分析,装备升级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跟外部市场做竞争,“机器代人”“人机共舞”实现了人与装备的最优组合和最佳效果。“新的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运转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同时车间也由空调机组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无论冬夏员工们都能身心愉快的工作。”孚日集团家纺一公司北区厂长薛永喜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孚日集团,与装备升级相匹配的是精益生产的推行,是人才结构的优化,是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员工潜能的激发,这些“组合拳”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人均产出,让精益求精的企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