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30日晚11点至8月1日上午10点,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在无锡火速建成;交付后,无锡市人民医院在无锡市卫生健康委部署下,承接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现场演练等工作,“火眼”正式命名为无锡市人民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地;今年2月17日18点,随着一辆样本运输车到达无锡市体育公园体育馆,筹备已久的“火眼”于当晚正式开启运转,日最大检测量可达2.1万管,为全市核酸检测助力。

科技感满满的“火眼”实验室,内部藏着哪些奥秘?自动化设备自带哪些“黑科技”?从接收样本到报告出炉,经历了怎样的流程?记者走近“火眼”,一一揭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团队管理维护,“火眼”可随时启用

无锡市人民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地(“火眼”实验室)位于健康路市体育公园体育馆,占地约800平方米,由三座银色硬气膜舱构成。进入基地,可见三舱一字排开,紧密相连,分别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三个区间。

“实验室建好了,需要日常做好环境管理、物资筹备、流程梳理、现场演练、满负荷运转测试等工作。”无锡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实验室负责人邹健说,该院专门建立了核酸检测基地管理团队,多科配合,共同维护,确保基地可随时启用。

“火眼”是一种集成式的自动化核酸检测移动平台,核心构成包括实验室管理系统、核心自动化仪器、检测人员。三个舱中,试剂准备区为正压实验室,样品处理区和扩增区为负压。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均需进行三级防护,保证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舱分工明确,样品处理区最为核心

近几天,很多市民配合防疫要求做了核酸检测,每个采样棉签都被保存到采样管中,被放入专用转运箱。根据检测需要,部分采样管就会被送往“火眼”实验室。

“样本送达后,会进入我们的核酸标本接收处,登记、消毒后经专用窗口送入实验室,由专人检查、排管后即进入检测流程。”邹健介绍,整个检测流程中,三个舱各自负担不同的任务,位于第一舱的试剂准备区,工作人员将后续需要的试剂配制,经专用传递窗传入第二舱即样品处理区。

这是实验室的最核心区域。接到的样本首先会到MGISTP-7000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中,这台仪器可以实现自动化开盖和关盖、自动化条码信息录入。经处理后,下一站会到MGISP-NE384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里,这款仪器能够有效助力病毒核酸提取,大大加速了实验室的检测流程。提取的核酸模板通过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960,高效完成自动化PCR体系配置工作,最后分配好的样本进入第三舱扩增区,最终通过PCR仪输出检测结果,一份核酸检测结果就顺利出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大提效,“黑科技”自动化设备大显身手

记者从“火眼”实验室技术支持方华大智造了解到,借助种种“黑科技”自动化设备,实现检测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误差,提高检出率,大大减轻了人工操作的负担。“就拿MGISTP-7000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来说,工作人员只需排好样本管,在电脑中调好相关参数,点击屏幕开始按钮,自动机械臂就可以完成夹取管、开盖、扫码、移液、关盖一系列操作,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华大智造移动平台项目经理陈智达说,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动作,传统实验室中检测人员短时间内大量开盖关盖,双手常常磨出血泡,有了自动化设备,一次40分钟最多可处理192管,做到了安全、精准、高效。同样,核酸提取过程就交给MGISP-NE384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了,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操控机器,自动提取核酸,一般在30分钟内能完成384个样本的核酸提取。

据了解,扩增得出阴性、阳性检测报告后,还有重要一步——复核。茫茫“样本海”中,怎样才能找到那份可疑阳性样本呢?这时,快速、高效、严谨、可追溯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就大显身手了。检测结果出炉后,将自动导入实验室管理系统,一旦有阳性样本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工作人员根据提示进行追溯,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很快就能根据编码精准找到可疑样本。复核后,报告即可出炉。当然了,所有的可疑样本还将被送往无锡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才能得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