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么一段内容: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文章不含有特殊的背景。就我自己所知的范围内,只有一次是例外,就是当年我那篇披露92手枪可靠性问题的文章,第一次将这个问题推送到主流媒体的头版。
这篇文章在策划和审稿校稿的过程中,腾讯军频一直和公安部相关人员保持沟通,在文章发表之后,公安部相关人员表示写的不错。”
发现这篇文章公号里没有,搬回来。
一:92式手枪海外表现不佳
92式手枪不仅广泛装备了我国军队和公安部门,也大量出口到了海外市场。然而在海外市场上,92式手枪爆发了不少影响口碑的问题,包括频繁卡弹、导致打不响的故障,部分结构件易于破损脆断,精度不稳定,枪械总体寿命不长等等。
与之相应的是,最近以来国内一些单位,尤其是某些反恐压力非常大的省份的一线单位,开始尝试将目光转向了弹容量大、可靠性好、性能优秀的国外产品的国内仿制型号;比如仿制瑞士西格·绍尔公司P226/P228式手枪的NP22/34型手枪。
图:NP34手枪
P226/P228手枪在西方口碑极好,虽然由于价格问题没有能夺得美国常规军队的大规模订单;但非常受到注重手枪射击的执法机构、特种部队青睐。英国SAS(特别空勤团)、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都是它的忠实用户。
二:92式手枪出现了哪些问题?
92式手枪装备警方的是使用9x19弹药口径的版本,在使用过程中它除了弹道高不统一、精度不稳定、寿命短尤其是部分部件磨损和破损速度非常快以外,最影响使用的地方在于弹匣的互换性不足和供弹可靠性差。
由于重力的作用,弹头的飞行轨迹不是直线而是接近于抛物线;因此在不同的距离上,子弹相对于瞄准线的高低也不一样。国内以往的手枪都有固定的平均弹道高,比如64手枪虽然生产历史悠久,批次很多,但在25米要么就是归零,要是就是12.5cm。然而92式手枪却没有固定的弹道高——完全是随机的,这给警察的训练考核带来了很大不便。
不过弹道高就和精度一样,说实话对于绝大多数爆发在7米以内、突发性开火的警察执法射击,手枪本身的弹着点那点偏差范围其实根本谈不上影响大局。与之相比,弹匣的互换性和供弹可靠性就变得非常要命了。
图:92式手枪弹匣,大侧窗设计起到排沙和观察子弹数量的作用
92式手枪的弹匣互不通用,随枪配发两个弹匣,编号一致;比如某枪编号为001,弹匣就是001-1、001-2。随意更换其它枪号的弹匣,将会出现弹匣上推不到位(不能推到底),或者打得出第一发、但第二发卡弹,甚至是弹匣锁定不牢固打着打着掉了的情况。而混用弹匣无论在训练还是实战中都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尤其是实战中谁会有余地去分辨弹匣的编号?
即使是保证弹匣不混用,92式手枪本身的供弹可靠性也说不上好,比较容易出现卡弹的情况。而这种现象的诱因,恰恰是由于92式手枪在设计时过于强调恶劣环境下供弹可靠性,不得不在材料、工艺、质量控制水平都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双排双进设计所导致的。
三:设计单位17年前就已提出,92式手枪的供弹设计在常规环境下可靠性不佳
中国从来就不是什么枪械强国,这其中不仅有工业基础和军工体制的问题,更有着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和认识观念的滞后;这种问题严重到了研制单位自己都早在近20年前就知道设计会出问题,但依然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下去的地步。
图:92式手枪射击中基本有2/3的时间浪费在了如何克服特种环境试验上,极大浪费了设计精力和资源。该枪最早采用双排单进弹匣(图中左),红色箭头所指的第四发弹就是试验中的故障点所在,黑色小箭头代表弹匣弹簧向上的托力的变化过程。最后92式手枪采用了了(图中右)的双排双进结构。
92式手枪供弹可靠性差在设计上的根源,就来自于要通过特种环境试验条件的要求。在这类试验里,手枪里会进入大量的尘土和泥水,这些异物会导致部件运动时的摩擦阻力急剧加大。而国内当时的试验结果证明,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双排弹匣设计,会在从双排和单排中起到过渡作用的第四发弹上频繁出现不供弹(卡死在当前位置,上不去)的问题。
这是因为倾角的问题,托弹簧的力量有相当部分在第四发弹上被分散到了弹匣侧壁上,相当于把子弹顶在弹匣侧壁上不走了。要解决特种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92手枪的弹匣参考了苏联的斯捷启金全自动手枪射击,采用大开口的双排双进弹设计,这样可以获得无倾角的直壁弹匣,将托弹簧的动力利用效率最大化。而且更大的抱弹口和侧面的大开窗有利于泥沙排出,可以减轻对部件运动的干扰。
图:格洛克的弹匣,典型的单进设计,子弹供弹路线直接简单,受约束条件好,抱弹口难以变形,整个上弹过程可靠性非常优良。
图:92手枪子弹入膛过程。双进弹匣从抱弹口到枪膛的过程中约束不够而且不均衡,在可靠性上天然就比单进弹匣要差很多
然而双进弹设计,意味着无论是左边还是右边,没有一颗子弹的弹头能正对枪膛;子弹要经过复杂的变向运动,让弹头朝内侧倾斜、然后再从供弹坡上碰撞抬头才能进入枪膛内。对于9x19毫米这个弹种来说,由于它的弹头形状本身很圆钝,在双排双进弹匣上,很容易出现子弹被卡在弹匣和弹膛中间的情况。
尤其是92式手枪在全长控制要求下,供弹坡长度不足,角度很陡,更是明显提高了供弹故障几率;因此曾有设计者表态,如果92式手枪全长指标能放宽几毫米,可靠性将会有明显提高。当然,该枪采用枪管回转闭锁设计,未能实现弹膛和供弹坡一体化,供弹坡斜面不连续,也是降低可靠性的原因之一。
图:出口版92式手枪在国外市场上频繁爆发供弹可靠性故障,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子弹被卡在弹匣和枪膛之间,弹头没有顺利进入枪膛。
图:这个角度更能看清楚,从弹匣到枪膛之间的供弹坡极为陡峭,而且缺乏光滑的连续过渡阶段。因为这个“坎”的存在,对于平头的空尖弹药,92式手枪的供弹可靠性尤其差。
因为这个原因,在常规环境下双排双进弹匣的供弹可靠性远不如双排单进弹匣可靠。早在1998年,92式手枪的研制单位就在论述特种环境下手枪弹匣供弹可靠性的文章结尾中表明态度:“民用手枪和一部分警用手枪,还是应尽量采用单进结构的弹匣,不但结构简单,也容易保证供弹可靠性”。即使是对于“军用自卫手枪,因为不需要通过特种环境试验,若需要大容量弹匣,仍以双排单进结构为宜”。
实际上这个特种环境试验,是我国照抄原苏联过时标准的产物,并不贴合真正的实用环境要求。P226和P228原厂枪型就无法通过这一标准下的试验,但从未有国外特种部队对于该枪的恶劣环境可靠性实战表现给予负面评价——要知道海豹突击队是全世界最精于借用海洋、河流进行水下行动的单位,他们行动中遭遇武器浸泡在泥沙水中的情况,比全世界其它任何军事单位都要多得多。
四:粗劣的质量管理将设计弊端放大了极为严重的地步
由于设计上的差异,双排双进弹匣对上膛过程中的子弹在运动中的约束长度和时间都远远低于单进弹匣。因此弹匣抱弹口的加工误差和变形、弹匣和枪身的配合(是紧密贴合还是宽松的晃荡)等因素,对于每一发子弹的供弹路线角度和轨迹影响就特别大。然而在这一方面的控制能力,正是中国枪械行业的最大软肋所在。
双排双进弹匣由于采用大开口设计,抱弹口部分的刚度和强度特性天然很弱,易于变形;因此对材料和工艺要求都比较高。实际上92式手枪的弹匣钢材是专门攻关研制,才勉强满足使用要求的。但任何弹匣都无法避免碰撞和挤压问题,使用中抱弹口变形只是迟早的事情——弹匣本身就是一类耗材。
而在制造一致性上,国内轻武器就没有一致性可言,零件实际大小不一、公差很大,产品在最后装备阶段都是要靠工人进行手工修锉,才能使各部件能匹配安装上。像西方国家展示产品一致性那样,将随机抽取的一堆枪械全部拆成零件打混在一起,然后能全部顺利组装成完整枪械并可靠使用的优异表现,对于国产枪械来说在未来内都是奢望。
图:微博网友“天府郡小捕快”贴出的配枪照片,照门的装配质量差到令人不能想象它是如何通过出厂验收的。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92式手枪上,制造一致性非但没有相比于54、64式手枪等进步,反而很多地方还退步了,比如此前提到的弹道高一致性问题。事实上如果能保持较高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以及严格的质量验收态度,92式手枪虽然因为设计取向上会存在一定的供弹可靠性劣势,但也绝不应该是今天这个表现水平。
五:警方大规模装备NP22/34系列手枪希望不大,未来仍是92式手枪的天下
仅论枪械自身来说,由于设计上的优越性,仿制于P226和P228手枪的NP22、NP34就算是相同的材料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其表现也会比92式手枪好很多。但从现实角度看,国内警方装备92式手枪已经有十几年,不仅总的装备数量巨大,而且现有的很多训练内容、后勤安排等也是针对92式设计的。
图:92式手枪也有出口到国外,供弹可靠性差的问题搞得很多外国友人非常崩溃,于是搞出了图中右边的单进版本弹匣。这就是为什么国外枪械发展速度和水平根本不是国内可以企及的原因,他们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速度太快了,积累太多了。
如果真的要用NP22和NP34取代92式手枪,公安系统必须要额外安排一笔非常大的开支,这对于经费并不宽裕的我国警方来说可能是很不好接受的。从成本上看,警方的主力装备最终还是会以92式手枪为主,具体如何召回、改进,包括是否会采用双排单进弹匣等等则是另一回事。NP22/34或许会有限度的装备一些单位,但是要取代92式手枪的地位,希望相当渺茫。
-----补充的分割线------
92基本型的问题,是涉及到多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设计能力不足
2、需求制定不合理(泥沙水试验标准)
3、成本控制压倒可靠性需求(枪管回转原理,未采用一体化坡膛)
4、材料和工艺能力差(弹匣钢材、钢结构件与塑料结构件的结合)
5、质量控制水平差
PS。当初有粉红傻逼捍卫92贞洁的时候,讥笑我搞不清弹匣开窗的功能,说用来排沙是胡说八道
实际上92手枪弹匣的开窗,排沙是主要目的,观察剩余弹量是个附带功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