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吞并六国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秦朝,秦朝的开创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但本文并不从学术角度去讨论,本文只介绍秦王朝建立后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本文是秦朝的第二篇文章)。(资料来源:《史记》的《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李斯列传》和《陈涉世家》)。

一、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一、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秦吞并六国后,千百年来传承的部落、诸侯制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终结了,秦朝开始。

1.皇帝一词的由来

1.皇帝一词的由来

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嬴政给丞相和御史布置了一个任务:寡人以渺渺之身,依赖宗庙保佑,并六国,定天下,但是如果我还叫秦王而不更改称号的话,不足以显示我的成功,也无法让后世知道我的功业,你们商议一下我以后的称号该怎么叫。

丞相、御史还有廷尉李斯等回答说:古代五帝所辖之地方圆不过千里,夏商周三代的天子虽有名分,但诸侯有的来朝见有的却不来,天子根本管不了。目前大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一统,这样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五帝也比不上大王,臣等商议,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所以,臣等建议大王称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秦王政听完后,说:把泰皇中的“泰”字去掉,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号,合起来就叫“皇帝”,其他的“制”、“诏”、“朕”等叫法听你们的。

就这样,皇帝一词及其一整套制度建立了,并一直沿用了千年。

秦王政给自己定了称号后,马上追尊老爹秦庄襄王为太上皇,但是,皇帝政突然想起来自己死后被人议论,不太妥当。

他就说:朕听说,太古时期的大小领导有称号的,死后就不上谥号。中古时期的大小领导有称号,但死后要根据其生前的行为上谥号,一直流传到现在。像这样儿子评论老爹,臣子评论君主的谥号制度,非常没意思,朕不这么干,从现在开始,去掉谥号制度,朕为始皇帝,后世根据世代情况计数,我的下一代皇帝叫二世,再下一代叫三世,以此类推,直到万世,传至无穷。所以,嬴政就叫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可不是谥号,是嬴政从这个时候给自己取的称号。

2.实行郡县制

2.实行郡县制

皇帝称号已定,庞大的秦王朝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治理问题。当时的丞相说:六国新破,燕齐楚等地离秦遥远,请求分封陛下的儿子们为王,去治理这些地方。

秦始皇就让大臣们讨论这个事情,大臣们都同意丞相的意见。只有廷尉李斯反对,他说:周武王分封子弟同姓到各地为诸侯,但是后来这些诸侯却像仇敌一样互相攻杀,周天子根本无法管,现在海内一统,全部应为郡县,皇子和功臣请给予丰厚的赏赐即可,这样容易制约他们,天下也不会有二心,这是安定之术,设置诸侯不合理,请陛下考虑。

秦始皇说:天下互相争斗不休已经很久了,就是因为有诸侯,现在天下初定,再分封诸侯,就是在树立敌人,想要天下太平岂不更难了?廷尉李斯说得对。

就这样,秦朝分天下之地为三十六郡,郡设置守、尉、监等官职,把百姓的名字改为“黔首”。

收天下兵器,全部送到咸阳,熔炼成十二个金属人,放置在廷宫中。把山东六国中的富人全部迁移到咸阳,六国王宫中的美人也全部收到咸阳。

二、秦始皇出巡

二、秦始皇出巡

动物世界里,狮王要每天巡视领地。秦始皇巡视天下,不知道是不是和狮王有些类似。

1.巡视山川

1.巡视山川

秦始皇成为皇帝的第二年(秦王政二十七年),就出去巡视了,去的地方是陇西、北地等。

秦始皇三年(秦王政二十八年),东巡,去了泰山封禅,下山时暴风雨来了,在一棵树下避雨,封这棵树为五大夫。在泰山,立石、刻石歌颂秦德。然后又去了渤海沿岸,立石、刻石再来一次。

不久,齐人徐市上书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请求斋戒后带着童男女去求仙人。秦始皇很高兴,就派徐市带着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

2.途中遇刺

2.途中遇刺

秦始皇四年(秦王政二十九年),东游,走到阳武博浪沙这个地方时,汉初三杰的留侯张良出现在了史书中。

张良家世代都是韩国的高级大臣,从韩国第13位国君韩昭侯时起,张良的爷爷张开地就是韩国高官,张开地还辅佐过韩宣惠王、韩襄哀王。张良的老爹张平也是韩国高官,张平辅佐过韩釐王、韩悼襄王,韩悼襄王时期,张平死了,因为张良年少,没有做过韩国之官。张平死后二十年,秦灭韩国。

因为张良爷爷和老爹辅佐过五代韩国国君,所以韩国灭亡后,张良一直想为韩国报仇。张良的弟弟死了也不举行葬礼,只是攒着钱想把全部财产用来寻找勇士,刺杀秦始皇。

后来,张良真的找到了一个勇士,还为这个勇士打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随时准备刺杀喜欢巡视游玩的秦始皇。当秦始皇巡游到博浪沙这个地方时,躲在人群中的勇士扔出了大铁锤,可惜没有砸中秦始皇的车,而是砸中了副车。

秦始皇大怒,开始大肆搜捕刺客,张良改姓名后逃到下邳躲藏起来,这一躲就躲到了楚汉争霸时期,后来辅佐了刘邦,成为汉初三杰之一,写汉朝时再写他。

3.微服遇盗

3.微服遇盗

秦始皇在上述刺杀事件后,回到咸阳待了两年,秦始皇六年(秦王政三十一年),回到咸阳的秦始皇有一天微服出巡,只带了四名武士随行,结果到了晚上时,遇到了盗贼,处境很危险,四名武士杀死了盗贼,才得以安全。秦始皇下令在关中搜捕盗贼二十天。

三、北击胡,南定边

三、北击胡,南定边

1.求不死药

1.求不死药

没多久,燕人卢生从海上返回,向秦始皇讲述了神鬼之事,还献上他抄录的仙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

2.南北扩张

2.南北扩张

秦始皇七年(秦王政三十二年),秦始皇再次出巡,这次他来到了碣石山,派出燕人卢生去寻找仙人,还派韩终、侯公、石生等人去找仙人求不死药。然后,秦始皇开始巡视北方边境。

秦始皇看到“亡秦者胡也”这几个字后,非常生气,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向北攻击胡。蒙恬率军一直打到黄河最北边,攻取整个河套地区。

秦始皇八年(秦王政三十三年),秦始皇下令罪人、赘婿、商人去攻击陆梁地区,并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把犯罪之人派到那里戍边。

同年,让蒙恬继续在北边驱逐匈奴,一直打到了阴山一带。然后,秦军在黄河边建造了四十四个县城,把全国犯罪之人迁徙到这四十四个县城中,戍边。同时,让蒙恬修筑长城。把办事不力的官吏发配到北边修长城或发配到南边戍边。

3.宠信蒙氏

3.宠信蒙氏

蒙恬在北方驻守十几年,威震匈奴。因为蒙氏世代为秦将,功多,秦始皇非常信任蒙氏,蒙恬将兵在外,深得信任。蒙恬的弟弟蒙毅在秦始皇身边,非常受宠,和秦始皇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蒙恬任外事,而蒙毅为内谋,是秦始皇眼中的忠信之臣。朝野上下没有人敢和蒙氏争。

四、焚书坑儒事件始末

四、焚书坑儒事件始末

介绍下《史记》中焚书和坑儒的历史记载。

1.焚书

1.焚书

秦始皇九年(秦王政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摆酒宴,有七十个博士(不是现在的博士)为秦始皇敬酒,仆射周青臣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很高兴。

这时,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说:古代商周封子弟功臣,辅佐王室,得以长存,现在陛下的子弟都是普通人,如果突然出现田常、晋国六卿那样的乱臣,谁来拯救呢?应该效仿古法。现在周青臣当面阿谀,加重陛下的过错,不是忠臣。

秦始皇就让大臣们讨论,丞相李斯说:

五帝时期和夏商周三代的法制不重复、不沿袭,按照各自的方法治理天下,不是后者与前者相违背,而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伟业,创万世之功,这不是愚蠢的儒生能够知道的。淳于越说的是夏商周之事,怎么能够效法呢?从前(指秦统一之前),各诸侯优待周游列国的儒生,但是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百姓安居乐业,士人应该学习法令回避禁令。

而儒生们不学习现在的法令制度,却学习古代的制度,并以此来指责现在的法令制度,这是在迷惑百姓。臣李斯冒死直言:古代天下离乱,没有统一号令,所以诸侯并立,这些儒生只知道用古法来说今法,用优美的虚言来掩盖和扰乱实情,他们只是在卖弄、宣扬自己偏爱的学说,以此来指责陛下创建的制度。

这些儒生,在法令下达后,用各自所学的知识来议论,入朝时心里指责,在外时又议论纷纷,这其实是夸赞主子博取名声,发表异议来抬高自己(博眼球),带领大家造谣生事。这样的事情不禁止,会降低陛下威望,还会造成结党营私的情况。

所以,我请求将《秦记》以外的史书都烧掉,除身居博士官职的人外,天下有人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上缴到郡守和县尉那里,全部烧掉。有敢议论诗、书的,直接斩首示众。通过古代法令指责当今制度的人全部灭族。

官吏知情不报的,一律同罪。收到命令三十天后还不烧掉书籍的人,全部脸上刻字,罚为城旦。

医药、占卜、种植方面的书籍不要销毁。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可以向官吏提出需求。

秦始皇说:好,就这么办。

2.坑儒

2.坑儒

秦始皇十年(秦王政三十五年),秦始皇下令建造阿房宫。这一年,燕人卢生对秦始皇说:臣等去寻找仙药和仙人总是找不到,仙方上说人主经常微服出巡可以躲避恶鬼,然后真人就出现了。人主住的地方被人臣知道了,神仙就不会来。希望陛下的宫殿不要让其他人知道,然后长生不老仙药就快得到了。

秦始皇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以内的二百七十座宫殿都用复道和甬道连接起来,用帷帐、钟鼓、美人充实在其中,各按自己的位置居住,不得擅自移动。皇帝所到之处,有人说出地点就会被处死。

有一次,秦始皇在山上看见了丞相李斯的随行车马太多了,觉得不好。有宦官告诉了丞相,丞相减少了车马数量,秦始皇看到后生气地说:肯定是宦官泄露了我的话。下令追查,却没有人承认,秦始皇下令处死当天在场的所有人,从此之后,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

卢生和侯生议论了秦始皇的很多不好之处,然后觉得不敢久呆,就逃跑了。

秦始皇知道后非常生气说:我之前收天下没有用的书籍都烧了,招揽的文学方术之人很多,想让天下太平,之前韩众等人逃走,还有徐市等人耗费巨资求仙药却始终没能成功,每天都有小人为了私利来奏报,我厚待卢生等人,他们却诽谤我,现在就去给我查那些在咸阳的儒生们,看他们是不是在妖言惑众。

当这些儒生们被审问时,互相指责检举,秦始皇亲自挑选出触犯禁令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

秦始皇气没有消,发配更多的人去戍边。长子扶苏劝谏,就把扶苏派到蒙恬的军中当监军。

五、秦始皇之死

五、秦始皇之死

秦始皇十一年(秦王政三十六年),有一块陨石落在了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秦始皇听说后,把陨石附近的住民全部杀死了,并摧毁了陨石。秦始皇还遇到了其他几件怪异之事,无关紧要,这里不写了。

1.身死沙丘

1.身死沙丘

秦始皇十二年(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出巡,左丞相李斯随从出巡,少子胡亥跟随。在巡游途中,秦始皇病了,但他不愿意提死字,大臣们也不敢提。但秦始皇病情日益加重,就写了一封写给长子扶苏的信,信上说:回来护送我的灵柩到咸阳下葬。

书信封好,送到掌管印玺的中车府令赵高这里时,秦始皇就死了。丞相李斯怕天下有变,密不发丧,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在辒辌车中,像往常一样进献饮食,随行大臣照常奏报政事。

2.赵高用事

秦始皇死了的消息还有公子胡亥、赵高和五六个亲近宦官知道。

先介绍下赵高,赵高是赵国公族的远支。秦始皇听说赵高强力,精通狱法,就任命赵高为中车府令。赵高和公子胡亥的关系非常好。有一次,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让蒙毅治罪,蒙毅公正执法,赵高罪该死,开除宦籍。后来,秦始皇觉得赵高办事还行,就赦免了他。这件事与后来蒙氏被灭有直接关系。

这次随秦始皇出行的,还有蒙毅,但是,秦始皇刚病时,派蒙毅去向山川祈祷,秦始皇死时,蒙毅还没有返回。

前面已提,赵高手里握有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书信。赵高一是怨恨蒙氏,二是和公子胡亥关系好,就找到公子胡亥说:我们只要说通丞相李斯,你就可以成为二世皇帝。胡亥觉得不仁义,就没有答应,赵高不断地鼓动胡亥,胡亥最终答应了。

赵高就去找李斯说:皇帝赐给长子扶苏书信,让他到咸阳会葬立为继承人,书信还没有发出,现在皇帝死了,还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还在我这里,未来天子是谁就在你我口耳之中。你敢不敢干?

李斯不同意,赵高说:你觉得你和蒙恬相比,谁功劳大,谁与扶苏的亲近程度更近?扶苏即位后会不会重用你?

李斯说:我比不上蒙恬。

赵高又说:我还没听说秦国有能经历两位君主的丞相,公子扶苏刚毅而武勇,即位后肯定让蒙恬为相,我奉命教授公子胡亥多年,没有发现胡亥有过失,皇帝二十多个儿子中,胡亥最贤,咱俩立他怎么样?

李斯还是不同意,赵高又经过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李斯仰天长叹,流着泪同意了。

李斯、赵高假借皇帝之名,写了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以秦始皇的名义给扶苏写信,让他自杀,还让蒙恬把军队交给王翦的孙子王离指挥。

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下被人们寄予厚望的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

六、悲情人物:公子扶苏

六、悲情人物: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的记载出现在《史记》的《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李斯列传》和《陈涉世家》中。现将上述零星记载整理如下。

名字

很多人称颂公子扶苏的名字取得好,很好听。扶苏源自《诗经》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长子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公子扶苏是长子。

直谏

公子扶苏好几次直谏父亲秦始皇,最后一次直谏发生在秦始皇坑儒时,公子扶苏劝谏说:天下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完全亲附,诸位儒生都在颂扬和效法孔子之术,现在对他们处以极刑,我怕天下不安宁,请皇上三思。

秦始皇正在气头上,直接把这个长子派到蒙恬军中做监军。

人及评价

秦始皇病危时,首先想到了让这个直谏的长子扶苏做继承人,秦始皇给扶苏写信:与会咸阳而葬。赵高劝说李斯篡改秦始皇遗命时也提到:上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可见,秦始皇是很认可这个长子的。

至于公子扶苏的为人,《史记》中都是褒扬之词。

褒扬一

赵高劝李斯一起谋立胡亥为太子时提到:皇帝二十余子,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褒扬二

陈胜吴广起义前商量计策时提到: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扶苏之死

胡亥等人派出的使者到了蒙恬军中,把诏书给扶苏看了,诏书上说:你和蒙恬将兵十余年,无尺寸之功,却耗费钱财,数次直言诽谤我,你不能成为太子,就每天怨恨我,为人不孝,赐剑自裁,蒙恬为人臣不忠,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看后,哭泣着进入内室,想要自杀。

但是蒙恬阻止扶苏说:皇帝在外,未立太子,现在我们率领三十万之众守边,公子为监军,这是天下重任啊,如今听信一个使者带来的诏书就自杀,如果是诈,岂不可惜?我们向皇帝上书复核此事也不晚。

扶苏为人仁孝,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上书复核什么呢?然后就自杀了。

公子扶苏自杀时,蒙恬并没有自杀,而是上书请求复核。

使者回去报告了正在回咸阳的胡亥、赵高、李斯。胡亥等人听说扶苏已死,非常高兴,加紧往咸阳赶。

路上,秦始皇的尸体已经发臭,胡亥他们就在车上装了很多鱼,掩盖臭味。

回到咸阳后,才对外称秦始皇已死,为秦始皇发丧,太子胡亥顺利成为皇帝秦二世。

七、蒙恬、蒙毅兄弟之死

七、蒙恬、蒙毅兄弟之死

秦二世一开始并不想杀死蒙恬,想释放蒙恬。但是赵高怨恨蒙氏,害怕蒙氏再次显贵,非常担心。就在秦二世面前造谣说:之前始皇帝想立陛下为太子,但蒙毅反对,现在陛下即位,不如杀之。

秦二世就相信了,下令把蒙毅关押。之后,赵高每天都在秦二世面前诋毁蒙氏,想让秦二世处死蒙氏。

这时,下一任秦帝子婴出来说蒙氏不可杀,还举赵王杀李牧而国灭的例子劝谏。但秦二世最终还是听了赵高的,派使者杀死了蒙毅。

不久,秦二世又派出使者去见蒙恬,说蒙恬过错很多,让他自杀,蒙恬说我没罪。但是,过了一会,蒙恬又说:我罪当死,一点也不冤枉。我奉命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连绵万余里,难道没有破坏地脉吗?这是我的罪过啊。然后,蒙恬服药而死。

八、秦始皇诸子之死

八、秦始皇诸子之死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秦二世胡亥是小儿子,长子扶苏已死。

赵高又开始发坏了,他举了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而死的典故,说秦二世的哥哥们是威胁。秦二世害怕了,说:该如何是好呢?

赵高说:严法酷刑为之。秦二世就更改了法令。

不久,一些大臣还有秦始皇的儿子们就获罪了,秦始皇的十二个儿子被斩首于咸阳市头,连坐之人不可胜数。

秦始皇有一个叫公子高的儿子想逃跑,又怕被灭族,上书说:先帝在时,我尽孝服侍,死后也想尽孝,请求追随父亲一起死,愿陪伴父亲于地下。

秦二世看到哥哥公子高的上书后很高兴,同意了,还赐钱十万安葬哥哥。

秦始皇其他儿子中,有六个儿子被杀死在杜。

秦始皇的另外三个儿子公子将闾等被囚禁在内宫,当使者来赐死他们时,公子将闾问:请告诉我们身犯何罪再死。

使者说:我只是奉命行事。

公子将闾仰天长叹说:我们没有罪。兄弟三人流着泪拔剑自杀。

宗室震恐,百姓震恐。

就这样,秦始皇的儿子们都死了,只有秦二世活着。

千古一帝秦始皇就这样结束了,儿子们全部被杀,后来的秦二世、子婴等都被杀,秦始皇是否还有后代不得而知。

本来想写完秦朝的事情,但篇幅过长,下一篇再写吧。感谢阅读,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热双刃,欢迎关注,一起看看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事件,非常不定期地更新中。

本人原创已发布的秦朝相关文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