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弥漫在时光里的声音,这一刻只属于我和你的对话。本文为网易陕西原创,未经授权不能转载!

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对面的小巷,德善爱心共享厨房坐落其中。八十平米的一隅天地,每到饭点总会烟火缭绕,香气袭人。仿佛是一处小小的避风港,迎接着来自各地的患者和家属们,在这里他们卸下疲惫,找回久违的温暖气息。

TA说 | 许凯:我希望德善是每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TA说 | 许凯:我希望德善是每个人

许凯是一名摄影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江西见到了同为爱心厨房经营者的万氏夫妇——万佐成、熊庚香。通过和老万叔的交谈得知,从2003年开始,夫妇俩就经营这家爱心厨房,炒一个蔬菜收1元,炒一个荤菜收2元,熬一锅汤收3元,调料免费供应。“我们这么收费是要让患者省钱,患者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战胜病魔的筹码“,老万叔这样给许凯说道。告别老万夫妇后,许凯当即决定在西安开一间同样的爱心厨房,这间充满平凡烟火气的厨房就这样在西安破土而出。

抗癌厨房变身抗疫厨房

2021年末,西安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阵脚,西安陆续实施的封闭管理使得爱心厨房无法继续运营,但是他认为作为一名西安人,是时候站出来了,碰到了就要干,决不能袖手旁观。短暂的调整后,爱心厨房又一次升起了炊烟,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抗疫厨房”。他们制作的爱心餐主要送给四类人:第一类是全国各地来西安支援的救护车队,第二类是在社区做核酸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第三类是肿瘤医院及住在附近的患者,第四类是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考试被滞留的学生。

“送了26天的爱心餐,每天平均1300多份,总共送了3万多份”。许凯说。

最令他担心的还是在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他们平日吃饭就要求少油少盐,而外面销售的饭品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所以不少家属选择来爱心厨房做饭。他无法想象疫情之下患者们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更何况租住在附近村子里的患者,他们连厨具都没有。

许凯也十分感激患者家属的理解,在得知食材采购困难之后,主动将自己的姓名从送餐名单上划掉,只保留患者自己的餐食,以此来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

“送餐的这26天,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我听到最多的也是感谢”。他称。

爱心力量中转站

疫情期间,有不少好心人在听到许凯的事迹之后主动捐献米、面和抗疫物资,而许凯则毫无保留的将这些米面做成爱心餐分发出去,将抗疫物资运送到需要的抗疫前线去。

在许凯眼里,厨房更像一个中转站。汇集了各方的物资,又通过厨房流向更有需要的人,但聚集的不止物资,“我更觉得大家给厨房的是力量,是温暖,是爱”,这种力量会越传越大。

爱心厨房建成后,许凯曾有过一大一小两个目标。小目标是希望厨房可以收支平衡,实现长期运营和发展,“但这个小目标我放弃了,因为根本不行”。

生活中,许凯是一名摄影师,也是一名带货主播。他说自己还有底气坚持下去,“我没有觉得这个事情是公益,我干的事情就是我能力范围之内的。我想干,并且我很开心,所以才会一直干。”

而那个大目标是,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可以在自己城市效仿,给患者更大的实惠。“目前已经有五座城市建起了爱心厨房,我认为对我来说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摄影师抓住了“人间的光”

专注于摄影的他,几乎跑遍了关中各地的农村。多年来,他和数百个农村老人聊过天,坚持为老人免费拍照,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

丰富的人生阅历让许凯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在他看来,相比于物质上的缺乏,精神上的慰藉则是老人最需要的。“陪老人唠嗑聊天,理解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当作累赘,老人会从内心觉得自己被尊重了,这比物质帮助更重要。”

“我用镜头记录下老人们的每一张笑脸,并把照片装进相框送给他们。希望有一天他们回忆过往时,会想起一个叫许凯的人给自己拍过照片,并开心地聊了许久。”许凯每次拍完照,都会对老人说“好好活”,他希望给老人传输一种观念,无论年纪大小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光阴如河流,流淌着多少悲欢离合,这间厨房始终坚守在这里。又一拨患者和家属拎着食材过来了。炉火起舞,铁锅毕剥,切菜剁肉的声音此起彼伏,香气,在小巷中升起。

人间平凡烟火气,拂动不凡路人心。

TA的人生,有话要说。如果你是TA,如果你认识这样的TA,请联系我们。网易陕西,寻找全城有故事的你。往后余生,温度态度都给你!网易陕西,《TA说》 听你的!投稿邮箱:18629087321@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