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

《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

周庄镇祁浜村

“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节地模式”入选

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

发掘、保护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的做法

获全国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项目概况

祁浜村地处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中部,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江南水乡村落。昆山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祁浜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特色,整合利用闲置的农房,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打造出了“香村·祁庄”这个获得“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游旅品牌。祁浜在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方式,也开创了独具江苏特色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节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主要做法及模式特点

1. 主要做法

昆山2017年就实现了“一村一规划”。为更好地引导祁浜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昆山以三珠浜自然村为载体,及时修编、充分汇集镇村布局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等成果,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在不破坏乡村原有风土人情、不迁移原住村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低效资源,构建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新布局。

一方面,调整归类农林用地,将现状较为零散的用地适度归并,引导村民种植与休闲、游憩、观赏有关的经济农作物,优化乡村生态基底,带动乡村产业提升。

另一方面,从交通道路、水系绿化、村庄景观、田园景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对村内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赋予乡村多元价值,助力乡村文明复兴。

2. 模式特点

一是社会资本租用村民闲置的宅基地,打造示范性特色民宿项目,以点带面引导村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尊重民俗文化、季节变化和地块现状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撬动村庄土地资源价值整体提升。

二是将生态优先和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构建“旅游+N”模式。农用地在严格保护和农地农用的前提下,复合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等功能,打造了稻田、鱼塘、梅园、桃园等休闲农业项目,复合了民宿民俗、创意休闲等功能,推进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农业、科创等产业的深入融合。

三是集中保护修复,按照统一规划,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实践探索

祁浜发展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新业态、新路径的支撑政策有。

一是基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生产补助长效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引入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及旅游公司等多元经营主体,将闲置的农房转化为特色乡村生活体验,增强集体资产的使用率、升值集体资产。

二是充分利用村庄存量建设用地,在不产生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整合再利用低效、零散的建设用地,将废旧厂房改建为党员教育基地、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以资源的整合推动构建“集体、农民、公司”三者利益关联的新机制。

三是大力推进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产权保障,不断促进闲置农房租赁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从而支撑基于闲置宅基地资源整合的乡村旅游民宿的兴起,促进当地就业和农民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节地效果

通过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提升、对村落环境的改善丰富、对生态要素的保护修复,将低效、零散的土地资源整合再利用,在不破坏乡村原有风土人情、不迁移原住村民、不增加建设用地的情况下,依托规划统筹以及市场机制的综合施策,有序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和土地复合利用。

五、使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条件良好、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距离城市较近,具备传统田园乡村风貌、地方特色的古村落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来源 | 昆山自然资源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