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亲临西安督战,本来打算要强令东北军继续强化攻击红军的蒋介石,竟然成为了阶下囚:副司令长官张学良,以及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把他抓住囚禁起来,“西安事变”由此发生。

据当时参与事件的人回忆,事变是晚上发生的,当时下榻华清池的蒋介石得到风声,马上逃之夭夭,但是由于东北军、十七路军已将附近围住,蒋介石最终并没有跑多远,由于匆忙逃生,他的一只鞋都跑丢了,十分狼狈。

当蒋介石被抓住时,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惊恐的,可是表面上他却还故作镇定,大骂不止,骂张学良杨虎城“是叛徒”,“以下犯上要叛变”云云。

在随后被看管的日子里,蒋介石夜晚常常失眠,担心张、杨会对他下毒手,更怕共产党趁势要他的命,他早已经得到情报:张学良与共产党暗自联系,想建立什么“三位一体”。

蒋介石的担心不无道理,以他过往的一系列屠杀革命者、破坏革命的行为来看,他就是死百遍也不足以赎罪。

蒋介石被囚禁后,各方反应不一,国民党南京方面,“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自然是希望能把他这个“掌舵人”平安救回来,而诸如何健这样的军阀,就想借张学良、杨虎城的手,收拾掉蒋介石。

虽然身为东北军首领的张学良并没有丝毫伤害蒋介石的打算,可是东北军内部却产生严重分歧,许多少壮派军官都主张杀掉蒋介石,因为这个家伙让他们背负了“不战而逃,丢失东北”的千古骂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变刚刚发生时,共产党方面思想也不统一,一想到蒋介石杀害过那么多革命者,双手沾满鲜血,许多党员都对他恨之入骨。

此时的各方都想看看中共最终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与举措。而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国家长远,民族大义出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主张不杀蒋介石,希望“蒋通过公开的政治文件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不咎既往”,这样做才有利于统一抗战,解除民族危机,共同抵抗日寇。

中央派周恩来前往西安调停事变,与急于想救出蒋介石的宋美龄发生激烈的交锋。

此时的宋美龄在西安已经呆了数天,她带着美国人端纳一起与蒋介石见过面,见面时,蒋介石还是一副不服气、不怕死、骂天骂地骂学良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周恩来的见面时,也许是宋美龄的“第一夫人”做得久了,言谈举止俱都带着盛气凌人,或者说是咄咄逼人的那股劲儿。

她与周恩来见面后,十分不礼貌地指责道:“西安事变”据说是共产党在背后策划的。

这种主观臆想,对诚意解决事情没有任何帮助,反倒会令对方感到不快,更何况宋美龄又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盲目指责对方,实属无礼。

周恩来同志不愧是谈判的高手。他见宋美龄这样失礼,并没有生气,反倒显得异常平静。

因为有那种想法的并非宋美龄一个人,有些民主党派人士,爱国人士,也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国共,或者说蒋介石与共产党的怨仇非浅。

听着宋美龄的无端指责,周恩来并没有生气,他右手轻轻拍击沙发,不紧不慢地说:

水结成冰,是因为天冷;子弹能弹出枪膛,是受到撞针的压迫。这次事变非常明白,完全是蒋先生自己逼出来的。
如果蒋先生树旗抗日,这种不愉快的事儿能发生吗?至于夫人所说是我党背后策划的,又有什么根据呢?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嘛。

语气柔中带刚,语言简洁而深刻,周恩来的一番话,有如一记耳光,令宋美龄有些脸红,她慌忙地表示,自己会那么说,也是听了别人的传闻,她自己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她相信共产党是光明磊落的。

看看,她的说法真的是特别矛盾。

周恩来开诚布公地表示,中国共产党是允许不明真相的人拥有怀疑态度的,正所谓“不知者不怪”。

随后,宋美龄又想以势压人,她认为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如此行事,未免太过于天真,也很危险,南京方面有数十万装备优良的军队,张、杨这样做,是在自取灭亡。
话里话外,还是有含沙射影的味道。

周恩来淡然一笑,向宋美龄说,我党对南京方面的事情也有所了解,就是两点嘛,一方面何应钦忙不迭地自任司令,另一方面夫人你又大吵大闹,极力阻止出兵,而我党其实并不主张伤害蒋先生。

谁真心救蒋先生,谁又想害他,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周恩来的话令宋美龄一时语塞,停顿了十几秒钟后,她又说出了心中的疑虑:

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宣称要建立无产阶级社会,我们这些资产阶级自然是你们的死对头。

就两党的政治立场来说,她很难相信共产党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诚意。

“哈哈哈……”听到宋美龄的话,周恩来哈哈大笑,很快他义正词严地表示,共产党绝不会乘人之危,向国民党方面要什么好处,共产党人也从不讳言自己的主张与信仰,任何时候也不会加以改变。

但是在非常时期,共产党是希望国民党抛掉成见,双方要求同,也可以存异

什么是求同的基础呢?其实很简单,国共皆是炎黄子孙,面对日寇的不断侵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此之时,共产党别无他求,只希望双方共同抗日。

看到周恩来代表共产党作出了明确表态,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俩长舒一口气,紧张的情绪完全消散。

周恩来又说,英美现在想帮蒋介石,共同反击日本,以保住他们的在华利益。可是蒋介石却仍然死死抱着日本不放手,任凭日本大肆侵略中国而不顾,甘受国民党内亲日派摆布,这样做十分危险。

既然已经完全摸清了共产党方面的态度,宋美龄也决定一定要劝说蒋介石进行抗日。

抗日不抗日,这由不得他,我一定能把他拧回来,让他共同抗日就是了。

宋美龄说这话,可不是在吹牛,自从她与蒋介石结婚以来,在政治方面,她说话还是对蒋介石有很大影响力的。后来的事情的发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周恩来此次与宋美龄的舌战交锋,对事变得和平解决,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为在与周恩来举行会谈之后,宋美龄再次去见了蒋介石,晓以利害。蒋介石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自身的安危,他必须要做出正确的抉择。

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后,1936年12月25日,在被囚禁13天后,他被张学良、杨虎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