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器械的时候慢一些,别磕着。”近日,70岁的脑梗患者商先生正在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保障康复、心理慰藉、送医上门……在积极投身全市疫情防控的同时,苏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全力满足特殊居民的医护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今年春节后,共有6位脑梗患者入住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他们将在此进行3-6个月不等的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针灸治疗、常规全科及心理关怀等。“积极、早期、专业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至关重要,但不能间断,否则可能前功尽弃。”中心副主任陆崇君说。在人手极为紧张的当下,他们仍然抽调了病区保障团队,确保每组不少于4人,保障住院市民的治疗和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院一个多月来,妻子尤女士根据相关要求定期探视商先生。但随着疫情的发展,他们家所在社区成为封控区,尤阿姨无法出门。康复病区护士长秦蓁主动加了她的微信,今天,老两口通过秦蓁的手机,首次“在线见面”。

陆崇君介绍,不少患者觉得自己丧失生活能力,自责自罪,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因此,心理关怀是康复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接下来,我们会根据住院患者实情,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暖心行动’。”他说。

数年来,家住姑苏区虎丘街道红星居委会的阚老伯一直定期在桐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药物。为参与抗疫,桐星中心暂停了门诊,这让行动不便的阚老伯为难了。拖的时间越久,一家人越焦虑。在对社区慢病居民的跟踪中,桐星中心发现了这一情况。等待采样任务的间隙里,中心医疗组长和护士长主动上门,为老伯注射药物、检查身体,确保其在少出门的前提下“不断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你们真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阚老伯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