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孩子上课特别认真,包括网课和作业。

一个月前她还不这样,最近的突然改观是从她读了《哈利-波特》开始的。

01

假装自己是赫敏

读了《哈利·波特》后她就特别喜欢。没事就在家里演,扮演过里面的多个角色。其中最喜欢扮演的就是赫敏

赫敏,我们都知道是一个大学霸。上课肯定认真并且爱看各种书籍。

我孩子就模仿赫敏,甚至用赫敏的标准要求自己。

你可能会犯嘀咕,这是不是有些虚假呀?其实不然,我很鼓励她这样做。

02

蝙蝠侠效应

在美国有一项研究。

他们让一群4岁孩子玩复杂的开锁游戏,想看一下孩子们能坚持多长时间。

于是,工作人员将这群孩子分成两组:

  • 一组带上蝙蝠侠的头饰,让他们假装自己是蝙蝠侠在开锁;
  • 另一组正常开锁。

结果,假装蝙蝠侠的这一组孩子相较于普通组,会花更长的时间研究怎么开锁,也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去努力。

一个小小的假装动作,就让孩子们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研究人员也很意外,他们后来给这种现象取名为“蝙蝠侠效应”。

“蝙蝠侠效应”的作用原理有两个:

  • 1 无论你是一个真的蝙蝠侠,还是一个假的蝙蝠侠,无论你是一个真的遇事不屈不挠的人,还是假装的,大脑其实是分不清的。

这两种行为共同使用一个大脑网络,也就意味着假装也好真的也好,大脑的这一片脑区都被激活了。所以会有同样的效果。

  • 2 当你假装别人去做这件事情,你其实是藏在一个身份里的,那么你跟你当下操作的这件事情是有一定距离的。

有一定距离,你就不容易被情绪给左右——就像咱们说的,旁观者清。这时你的理智是在线的,当理智在线就不容易做一些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让一个孩子站着一动不动,这很难实现,然而若告诉他,假装你是这个城堡的卫兵,你站在这儿守大门,他就能做到。

这是一个帮孩子形成自控力、约束自我行为的好办法。

03

一些延伸

这一招还有其他用途。

  • 比如说孩子不愿洗脸、梳头,我就会说:你想想艾莎女王会怎么做?
  • 当他不想学习的时候,我就会说,你想想赫敏会怎么做?你想一想,胜利队队员会怎么做?他们会放弃训练吗?怪兽来地球了,谁来帮助奥特曼?

说出这句话的当下,孩子想一会儿,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等他改变行为,收获也跟着来了。那么他就会更倾向于做这样的动作,因为他有胜任感和自信。

另外,这样的动作做多了,孩子就会觉得:我天生就是这样的人,我跟蝙蝠侠、赫敏是一类人,我就是会百折不挠,热爱学习。

以前我在其他文章里讲过认知失调——人不喜欢内心拧巴不协调,总是会倾向于让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保持一致。

当人的行为和思想不一致时,要么调整思想跟上行为,要么调整行为配上思想。

现在孩子行动上是学霸,也没有人给他们太大的外部压力,让他们觉得是别人逼着的,那只能是自己本身就想当学霸——思维上调整,跟行为保持一致。

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力量”的心理学解释。

  • 由此,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玩假装游戏,获得同理心的同时,引导孩子的行为;
  • 也找一些正面的,有很好价值观的偶像,让孩子在他们的故事中找到积极的认同。

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谢谢阅读,本文结束。期待您的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