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快点成年!”

今年寒假,网易、腾讯等等厂商的防沉迷系统又“加码”,不少“神兽”只能掐着指头,计算为数不多的“可玩时间”。

防沉迷系统,是游戏厂商的“纸老虎”,还是熊孩子的眼中钉?南都教育联盟联合南都民调中心对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发起了问卷调查,研究“防沉迷”的社会效果。

防沉迷新政效果显著,熊孩子游戏时长下降

从数据看来,游戏厂商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南都问卷调查报告指出,51.52%受访家长表示新政出台后孩子每周玩游戏的时长下降至少一个区间(如从1-3小时降至1小时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调研,也侧面印证了此前游戏厂商公布的防沉迷数据的真实性。近日,腾讯表示,在寒假期间(1月17日-2月15日),平均每天有792万个已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在非可玩时段尝试登录腾讯游戏而被拦截。

也就是说,从时长上看来,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大为降低——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户外运动了!

前些年,熊孩子用家长手机充值数万的新闻,频频能看到。不过,南都的调查报告指出,新政实施前后对比,表示孩子在游戏内无消费的受访者比例从39.89%升至49.85%。

看来,不仅是游戏时长,游戏消费也降低了。总体而言,在游戏厂商、校园、政府多方努力下,“防沉迷”工作效果显著。

对于“防沉迷”,家长不应缺位

从问卷上看来,部分家长也存在“监护不力”的问题。一些家长溺爱无度,频繁帮孩子通过“人脸识别”以玩游戏,技术上无法完全杜绝。

此前,重庆就有报道,一位“宝妈”余女士突然发现自己手机里的钱被转走了,发现是孩子充值后,便找媒体曝光,要求游戏厂商退钱。结果调查显示,孩子他爹帮孩子“刷脸”玩游戏高达八次之多。

广州一名校长更是指出:“如果缺乏亲朋好友的陪伴,在现实世界中感到孤独的时候,为逃避现实,孩子们也会沉迷网络世界。”

因此,家长在“监管”的同时,也应能做到陪伴孩子,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和休闲活动。

对于“家长陪伴”的议题,不少学生在问卷里发声。学生喊话家长,希望能够有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体育锻炼、阅读等等。有一位学生更是在问卷中写道:“我希望家长能多带我去图书馆借书,这样我就不会无聊,不无聊我就不会去玩游戏。”

去年发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对家长提出了要求。第二十二条写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网友支招:如何陪伴孩子?

一位深谙教育学的三娃妈妈支招,应当用一些短时间可获得成就感的活动,来“替代”网游,比如桌游、烹饪、手作设计、模型制作、程式设计。她表示,“养动物”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平等和爱,减少在游戏里的时间。

她在文章里提到:“应当用更丰富、更有趣的真实世界与活动,帮助孩子从虚拟世界里走出来。”

诚然,要做好防沉迷工作,游戏厂商、学校、家长,都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