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世绘的基本情况

浮世绘,又称江户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于民间的木刻风俗版画,以市井百态与社会万象为主题,富有浓烈的市民阶层趣味。多描绘日常生活、各类人物和风景名胜,尤其善于表现以歌伎为代表的女性之美,被喻为“江户时代大百科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小图为大家带来的则是一部关于浮世绘真正的收藏级精美图典。其中荟萃浮世绘史上菱川派、鸟居派、胜川派、葛饰派、歌川派共五大画派66位杰出绘师,囊括美人绘、役者绘、武士绘、相扑绘、见立绘、名所绘、花鸟绘七大品类,共508幅经典佳作,将馆藏级珍品以千万像素超清呈现,给您一场浮世绘大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众多艺术类型中,浮世绘是极具代表性的美术样式之一。“浮世”一词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尘世的虚无缥缈。浮世绘可解释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与出世超脱观念相对,多以俗世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描摹世间行乐、风情之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语中,“浮世”与“忧世”同音,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日本近代市民注重现精神的人生观念。在日本美术中,以表现色彩为主的绘画形式,多缀以“绘”字,如“唐绘”“大和绘”“浮世绘”等,无色或不以色彩为主的绘画形式,则缀以“画”字,如“汉画”“水墨画”等。浮世绘有肉笔绘和木刻版画两种类型,传统意义上多指后者,即指彩色印刷的木板画(锦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世绘脱胎于大和绘与风俗画,并受到中国木版年画、古代仕女画、插图等绘画方式的深刻影响,较好地吸收和演变了中国明清版画技法特色和西方绘画的透视关系,同时又融合了日本民间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色彩明快、线条流畅、手法写实、细腻清丽等艺术特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本土气息,充分体现出当时日本社会阶层的审美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世绘最主要的题材当属以吉原游女为主角的“美人绘”,其次为歌舞伎演员画像的“役者绘”,还有在幕未时期兴起的风景画“名所绘”以及花鸟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众多艺术形式的发展轨程一样,浮世绘也历经了早期兴起、中期鼎盛和晚期衰退三大阶段。早期自1650年(庆安至万治年间)至“一枚折”出现;中期以1765年(明和二年)彩色套印版画诞生为标志,到美人绘的成熟为全盛期;1800年(文化年间)后在逐渐衰退之际出现了风景绘与花鸟绘。近三百年间,浮世绘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涌现出十几个派系、一千多位绘师和版画家。此后,浮世绘作为具有本土意义的绘画观念和美学理想一直滋润着近现代版画与日本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浮世绘的聊斋语境

今日美术馆“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二层展厅陈列了中国观众平时很少看到的“志怪类”作品。进入展厅的门楣上方就张贴了一个巨大的狰狞恶鬼形象,这是日本传说中的著名妖怪酒吞童子。这是光怪陆离的鬼怪世界,日本文化的另一番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吞童子

由三块山樱木板拼合而成的这幅《赖光四天王大江山鬼神退治之图》,情节连贯,线条流畅,色块交错,看不出丝毫拼接痕迹。巨鬼被逼到中部靠右的上方,正在负隅顽抗。他凶相毕露,吼声震动山谷,挥舞起的两只巨大手臂,摊开锋利的十指,抓向逼至身前的武士。领头的源赖光面无惧色,拧身与巨鬼对视,钢刀藏在身后。他的一个伙伴虽已被恶鬼夹在巨臂之下,也是一副奋不顾身的样子。他朝向前方的脸,已贴到巨鬼的乱发。另外三个伙伴正从左右两边夹击,喊杀声一片。五个人呈顺时针的方向对巨鬼发起猛攻。左上角一名奔逃的女子,显然刚被武士们解救下来。整个场面紧张刺激,惊心动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赖光四天王大江山鬼神退治之图》

月冈芳年(1864年)

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源自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天皇治下的京城常发生年轻女性被掠走的事件。朝廷派阴阳师安倍查明真相,原来是恶鬼酒吞童子及同伙所为。995年,天皇派遣源赖光与手下四大天王前往大江山捉鬼。八幡大菩萨化身老人于途中赠予令群鬼沉睡的神酒,源赖光等人乔装改扮,让山鬼相信他们是修行的“山伏”,于是品尝了美酒,随即睡去,四大天王趁机拔刀砍杀。源赖光虽然已剁掉酒吞童子的头颅,但仍被咬住头盔。经过一番鏖战,除一鬼逃走外,其余团灭。

在日本平安时期的传说中,著名妖怪酒吞童子生活在990年左右的京都地区。《御伽草子》等小说都记载过这个魔头本是来自越后国的小和尚,因为容貌俊秀招来嫉妒,诸多恶念缠身,驱使其化为鬼怪。此后,酒吞童子纠结了一伙恶鬼,盘踞在丹波国大江山,私自修建了铁铸的宫殿,无恶不作。他们有时在晚上潜入富豪家中偷窃财宝,并掳走妇女和儿童,作为他们的口中食粮。

所有传说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症结。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迁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长达398年,其间战乱频繁,盗贼多有横行,瘟疫时有暴发,朝廷管制乏力。老百姓内心焦虑不安,便催生了很多这样的鬼怪故事。源赖光率四大天王奇术捉拿大盗贼袴垂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佐证了平安时代京都城中的治安乱象。

鬼女红叶

说到捉妖,不得不介绍月冈芳年的一件作品《美谈武者八景之户隐晴岚》,堪称这位江户末期浮世绘大师的杰作与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谈武者八景之户隐晴岚》

月冈芳年 1868年

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妖风的凌厉与武士逆风而上的决心。左侧那个盘在镜后的妖孽又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魔头,名叫鬼女红叶。故事发生在平安中期的长野县户隐。求子不得的会津夫妇向第六天魔王祈祷。不久,便得一女,取名红叶公主。小姑娘长相美丽可爱,成人后去了京都,成为抚琴高手红叶姬,后被朝中重臣看中,纳为侧室,生下孩子。此时的红叶公主倍感正妻碍事,几欲除之,均被高僧识破,红叶公主遂被放逐回户隐。她利用妖术治好了当地百姓的疾病,获取大量人心。但她时有作恶,天皇派遣大将平维茂率队讨伐。红叶利用妖术唤来火雨和洪水,使军兵陷入苦战,但平维茂最终凭借勇气与观音赐予的降魔剑铲除了红叶。

这幅画中,月冈芳年巧妙利用套色的深浅所形成的褶皱感来展现红叶公主吹出的狂风力道之足,势头之猛,邪气之重。这种创作手法在同类浮世绘作品中极为罕见。月冈芳年是“志怪类”大师歌川国芳的学生。他不仅继承了师傅的手艺,还有独到的发扬。

饿者骷髅

鬼怪的故事总是伴随着历史事件,这几乎成为一条铁律。

《相马的内古里》是歌川国芳代表作之一,也是最为出名的“志怪类”浮世绘作品。画中描绘了朝廷大将大宅光国与泷夜叉姬及被她召唤出来的妖物“饿者骷髅”作战的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马的内古里》

歌川国芳(1804-1818)

要说明朝廷讨伐的缘由,另一件月冈芳年的作品恰好可以作出解释。画面上一武将拍马杀到,挺长枪力刺对手于马下。观众看不到落马者的相貌,只有他蜷曲成一团的身体,包裹着厚厚的重甲。这人便是平安时代中期震撼日本的大事件“平将门之乱”的主角平将门。

平将门是日本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公然反叛天皇并敢于自立皇号的人。由于朝中重臣欲除掉关东地区势力集团,导致首领平将门反叛。当时不少人正对京都的天皇政权所征的苛捐杂税不满,于是纷纷加入平将门率领的叛乱队伍。平将门在关东成立了新政权,自封为新皇,但不久还是被讨伐军剿灭。此事在民间影响极大,平将门虽死,却成为传说中的“日本三大怨灵”之一,作为神明被人们供奉至今,由此引发出平将门之女五月姬替父报仇的后续故事。

在父亲被诛杀之夜,五月姬跑到京都的贵船神社,祈求神明帮助,获得操控青蛙妖怪的法术。回到关东后的五月姬改名泷夜叉姬,依靠相马城的险要与天皇对抗。朝廷派遣讨伐军前往镇压,在途中被青蛙妖怪幻化的军队所阻。

歌川芳几创作于1893年的《百鬼夜行相马内里》描绘了这一场景。对峙的双方处于三联画幅的两侧:右边的泷夜叉姬背身反手握着一把大砍刀,口中念念有词;左边是大宅光国,猛转身,高举一面照妖镜,对着上方。中间拥塞的一大堆兵将全部被艺术家处理成浅棕色调,以此代表青蛙妖所幻化出的鬼怪,妄图阻止朝廷的讨伐,中间还出现了平将门的魂灵形象。最终,大宅光国等人用阴阳术打败了泷夜叉姬。据说该女在临终时说:“这次可以心平气和地去父亲身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鬼夜行相马内里》

歌川芳几 (1893年)

这三件作品中,《相马的内古里》最为突出,令每一个观看者记忆深刻。究其原因,并不是故事如何精彩,还是画家出人意料的想象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巨大的白色骷髅,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张力。歌川借鉴了西方绘画人体解剖学,对于骨骼结构的精准表达,令人产生既恐惧又赞叹的奇妙感受。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半空中“饿者骷髅”缓慢移动身体时每一个关节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它低下硕大的头颅,扬起一只大手,对着用武士刀压住叛将荒井丸脖颈的朝廷大将大宅光国说:“我要吃了你!”沉闷的声音悬浮在画中,并传到了画外。骷髅怪那两个空洞的大眼眶似乎也显露出了人的表情。

众所周知,志怪故事源自民间的故事,而编造这些故事离不开历史深处那些激动人心的人与事。当历史事件与鬼怪传说混合在一起,便给浮世绘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广阔空间与思路。

玉藻前与九尾狐狸

女性在日本传统的志怪故事中常常扮演主角,并有着强大的气场。其中,有关玉藻前与九尾狐狸的故事最为丰富多样。

水野年方所作《鸟羽法王白河游览召唤玉藻前之图》讲述了初名为藻女的九尾狐狸混入皇宫的情景。这位美女在18岁时被钦点入宫,成为鸟羽上皇的女官。她貌美如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快就得到赐名“玉藻前”。凭上皇恩赏,玉藻前权势越来越大。但不久之后,上皇突得重病卧床不起,天皇家的御医却无法查明病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倍泰成调伏妖怪图》

歌川丰国(1844-1848)

歌川丰国的《安倍泰成调伏妖怪图》描述了九尾狐被揭穿的那一幕。阴阳师安倍泰成怀疑上皇的病情与宠妃玉藻前有关联。一次,他趁与上皇见面之机,突然掏出藏在怀里的照妖镜,照向玉藻前,镜中立刻显现出一只九尾狐妖的脸。被识破真面目的九尾狐一跃而起,逃出了皇宫,从此流窜在日本各地。此后还有安土桃山时代的姬路城发生的怪事,最后由宫本武藏前往天守阁除妖,才算了结。月冈芳年创作于1863年的《宫本无三四于佐壁狐退治》讲述了这一节故事。

虽然“妖怪”一向代表着黑暗、邪恶、恐惧与未知,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日本通过绘画、文学、手作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它们。江户时期,“妖怪”主题在浮世绘作品中更为丰富诡异,许多妖怪与人类共处一个场景,隐含了日本文化中对“近在身边之物”的爱惜与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志怪”主题的浮世绘作品也被赋予了借古讽今、戏谑现实的意义。

三、一个中国画家的浮世绘风格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发的言我不再重复,种下一棵野蔷薇纪念没有实现的会晤。我们的会晤多么奇妙,它在那儿闪光、歌唱,我不想从那儿回来,回到不知去向的场所。欢乐对我是多么苦涩,幸福代替了职责,我和不该交谈的人长时间地啰嗦。让恋人们祈求对方的回答,经受激情的折磨,而我们,亲爱的,只不过是世界边缘上的两颗灵魂。

每一幅浮世绘风格的绘画,都仿佛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梦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RLoN Wang

来自我们中国本土的插画师RLoN Wang(王荣亮)今年5月可以说是正式步入独立插画师领域的开始,他毅然决定告别一个上班族的生活,专心投入到独立艺术绘画、插画的创作中。在此之前,他作为深圳一家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从事着插画及设计工作。

Rlon是个很实在的人,他的绘画很吸引我,但到不是近期的动物系列,而是早期的人物,那些画与他的情绪有关,而技巧很好的他不按正常比例去绘画,而是将人物、肖像的脸部比例打破,这让一张“脸”有了不同的视觉体验。王荣亮坦言,他所绘画的作品和情绪的表达或多或少有着关联,最初的绘画是通过画笔来打扫自己的情绪,那些情绪在纸上成了图像。“现在看起来有些我也会觉得奇怪,其实类似的绘画还有很多,只是我没有分享给大家,有些负面情绪所创作的绘画可能太过于荒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画的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中国人画的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要的话说三遍:中国人画的浮世绘风格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的交响,这种神秘插图,比令狐大葱画的《颠覆伊索》钢笔画更深入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简直不是绘画,而是精致的编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浮想联翩高山仰止的瑰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现实主义意识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解读歌川国芳的魔幻超现实绘画

歌川国芳(1798年~1861年)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浮世绘大师,他根据《水浒传》中108位梁山好汉的人物性格,以浮世绘的形式绘制出了一系列水浒人物肖像。 歌川国芳以爱猫画猫著称,不仅画室作坊里到处养猫,连作画时怀里也抱着猫。歌川国芳常常"不经意"在画面里带上猫:盘踞在角落里,或者仿佛试图穿过画面的样子,甚至出现在背景中,以神的视角俯视画面人物。配角也会客串主角--歌川国芳创作过诸多以猫为主题的画作。

歌川国芳在浮世绘创作中最大的成就,在于开创丰富了武者绘这一题材,在当时的日本引爆了水浒传风暴。此后歌川国芳还创作了三国题材的武者绘。歌川国芳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漫画和纹身,是当今日本流行文化代表的灵感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川国芳描绘的紧张战争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川国芳作品,华丽中的紧张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武者绘对日本传统题材的艺术影响很大,包括对黑泽明等电影大导演在风格上的影响十分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面的动感和危险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击力的辐射线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秘紧张的恐怖梦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诡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纠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气无处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嘈杂语言感的绘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鬼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山的峻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魔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