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脏和字节,只能有一个跳动。”

一位28岁年轻员工的猝死,让字节跳动再次置于舆论风口浪尖之上。

2月23日,字节跳动28岁的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内突发疾病,送医41小时后抢救无效身亡。随后#字节28岁员工猝死#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

从网络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员工入职字节4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职位是图像算法工程师,核心职位,压力大,平常加班也很多。

闻者无不心有戚戚,28岁的黄金年龄,刚毕业就与自己异地恋8年的女友结婚,谁知幸福的蓝图刚刚展开,就遽然宣告终结,而妻子刚怀两个月的身孕,还有每个月2万多的房贷没有着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事件,让生死问题又一次逼近所有年轻人的视线,引发了互联网大厂员工的广泛共情。

而这已经是本月引发关注的第三起年轻员工猝死的新闻了。

在此之前,B站一名25岁审核员工被曝因突发大面积脑部出血去世,也引发过互联网过劳死的讨论。

另外一位同样登上热搜的,是26岁的95后设计师疑似因熬夜加班猝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所有的猝死,都预谋已久。

去世的95后设计师当月共上班276.5小时,其中只休息了4天,有7天日均工作时间超14小时。

B站审核员工被曝因春节期间连续加班12小时,导致脑出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前数,去年的一月份,98年的拼多多员工在凌晨下班路上突然倒地,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而这位姑娘最长工作持续30多个小时!

最令人唏嘘的是,网传姑娘在临死前的最后一条状态是:为多多夺边疆。

在“只有拼命向前跑,才能够留在原地”的内卷时代,“奋斗文化”被反复强调,年轻的员工们被“996”裹挟,源源不断地跳进围城,为生活“拼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年轻人来说,这样的选择,或许充满了不得已和言不由衷,又或许,是主动而积极的投入。

毕竟,职场打工人的信条是,不打工就没饭吃。

而只属于年轻人的互联网行业则面临着更严峻的形势,35岁之后,还没有晋升为高管的员工将会被淘汰,早已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现实严峻,职场远比想象中残酷,并不是所有付出都会理所当然地收到回报。

对个体来说,企业是一架轰隆隆的巨型机器,机器是不会为了一枚螺丝钉而停止运作。

不管今日我们如何为一个热搜上消亡的个体伤怀,来日必有新的新闻洗刷旧闻。

所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亡留下的,只有亲人无尽的伤痛,无尽的悔恨。

想到这里,掏空自己当做年轻的资本,为了事业而透支身体,为了所谓的成功,光着脚一路狂奔,为了工作,甚至搭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真的值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唯有把握自己。

敬畏身体,不要心存侥幸,死亡离年轻人并不遥远。

临床发现很多猝死的人,都曾经历过高强度工作状态。医学已经证明长期加班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承受巨大的压力,超负荷运转,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脏病等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显示,

目前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更刺眼刺心的数据是,中国每年猝死人口高达 55 万,每天约有 10000 人确诊为癌症......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过说:“疲劳过度的人,本质上就是在追逐死亡。”

在身体好的时候,很多人都心存侥幸,以为猝死只是极端案例,拼一拼无所谓。

趁年轻,熬的动,尽量多赚点钱,往上走一走。

岂不知从身体过劳到猝死,很多时候往往只差一步。

在你无视身体拼命拼搏的时候,“倒下去再没有醒来”这件事,离你越来越近。

生命脆弱,我们的身体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强大。

老话说,健康是1,车子、房子、票子都是1后面的0。

失去健康,后面的一切物质与荣誉,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努力为了工作,但更是为了好好生活。

一粥一饭的平凡,一荤一素的陪伴,身体无恙,平安喜乐,这些朴素的小事,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爱惜身体,重视你的健康,当身体向你发出警报时,千万不能忽视。

储备下来的健康,是看不见的财富,因为人生这场马拉松比赛,比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

最后,愿每个年轻人都不负此生,努力赶路,也努力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