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她女儿大约4岁,很多记忆己模糊了,只记得一双精灵的大眼睛,惹人喜爱,见到我,跟妈妈一样称呼我“哥哥”,这是她妈妈对我的昵称。她有点害羞,躲在妈妈后面偷看我这个大龄的“哥哥”。

我们很快熟悉起来。那时,很多小孩都喜欢我,却没有太多时间和心思,这让我伤感,这女孩也不例外,老是形影不离,怕我走失,如同一件不离手的心爱玩具;玩耍起来很疯癫很活泼,分手回家前总要约定下个星期天再玩,而且迫不及待。

女孩就读寄宿幼稚园,每周回家一次,妈妈的初衷是因工作忙碌和本着训练女儿的独立能力,而每次送去幼儿园,女儿总是一路哭喊不要去,哀求着以后会乖会听话,全不理会妈妈任何的开导和解释。

小朋友的世界,大概觉得去幼儿园是自己做错什么受到的惩罚,又或者以为平时乖巧些,大人们就会满足自己点什么。

妈妈单亲,独自抚养孩子,本不容易,这更让她常无法专心工作,整天牵肠挂肚,有时跟我说起这事,总有点哽咽。

尽管我认为,人的成长是要经历锻炼,这时也动了恻隐之心。

我约定女孩,只要在幼稚园听老师话,不哭不闹,我定会带你最喜欢的地方游玩,并跟她勾了小手指做了确定,从她的大眼睛里,我看到天真烂漫的喜悦和期待,漫山遍野,而且很迫切。

我从不做承诺,那会令我有欠债的压抑,这是破天荒的一次。

由于常忙,时常错过,妈妈告诉我,女儿常记挂着我的诺言,说自己在幼稚园己经好乖好听话,还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为什么大哥哥不带我去玩,还哭闹不止。

后来,因为其他原因,我和她分手了,对她女儿的承诺,自然就没有后来了。

可能,小女孩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可能,这样也好。

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只是,每当看到小孩子们快乐玩耍时,都会想起那没有兑现的承诺,总在沉默中负疚——我不想表现得过于沉重,而此刻,即使装作心不在焉、顾左右而言他,却分明看到小女孩那饱含泪花的大眼睛,委屈、失望,漫山遍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