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大部分都处于远视眼的状态。随着生长发育,眼球前后径逐渐变长,趋于正视眼,该过程被称为“正视化”。

然而,部分孩子随着眼睛的生长发育,从远视发育到正视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生长。

01、孩子的眼睛,从正视变成近视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负荷重,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不能放松,调节失衡。

睫状肌的调节就像“弹簧”,如果用眼过度使睫状肌这个“弹簧”绷得太紧,使其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持续的收缩状态,“弹簧”的弹性就会变差,看远的时候也无法放松。

长期如此,正视“生长”成近视

02、近视度数的加深,变为高度近视

如果真性近视后,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各种使眼睛疲劳的因素得不到缓解。

孩子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造成调节滞后,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这种离焦状态被认为是促进近视度数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使孩子眼轴长度持续增长。

近视度数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03、从高度近视,发展成为病理近视

如果孩子是轴性近视,眼轴的延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随着眼轴的不断伸长,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薄,出现各种眼底并发症,则成为病理性近视。

可表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

04、保护视力,延缓近视进展

病理性近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会使我们感到视疲劳,还会造成许多的并发症,甚至失明。

从不近视到病理性近视不是一瞬间形成的,它需要一发展的过程,一旦成型就不可逆!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避免并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身方面

1.积极关注自身视力异常迹象,例如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眼睛经常干涩、经常揉眼等症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视力变化情况。可交替闭上一只眼睛进行自测,以便发现单眼视力不良。

2.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做操时注意力集中,闭眼,认真、正确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觉到酸胀为度。

3.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4.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每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等。

5.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

家长方面

1.督促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不躺卧看书,不在走路、吃饭时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2.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3.家长设定明确规则,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积极选择替代性活动取代视屏时间,如做游戏和户外活动,特别是日间户外活动。

4.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并引导儿童科学用眼护眼。

学校方面

1.开展近视防控等相关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提升师生相关健康素养。

2.中小学校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3.鼓励课间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

4.教师要教会并督促学生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5.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6.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

7.宣传推广使用0~6岁学前教育阶段、7~12岁小学阶段、13~18岁中学阶段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用眼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