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浪漫,是战“疫”路上的并肩作战;有一种情怀,是舍小家为大家。在浒墅关,有这样一些平凡而又特殊的小家庭,夫妻、同事、亲人相约逆行,各自坚守在战“疫”一线,用平凡书写不平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

张益和余思健夫妻俩同是浒墅关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队员,一个外勤、一个内勤。区域核酸检测期间,丈夫张益被安排在社区核酸检测点,日夜投入到核酸检测保障中。作为一名“执法蓝”志愿者,秩序维护、搬运物资、帮助老人……总之社区安排在哪里他就坚守在哪里。而作为内勤的妻子,工作同样不轻松,每天守着联动平台,及时受理、派发、跟踪、反馈各类群众投诉工单,为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保驾护航。同时,作为留岗备用名单中的一员,一旦防疫一线队员紧缺或需要顶替,需第一时间补充到一线。

这段时间,考虑到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不固定,他俩只能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安顿在父母家中。“白天还好,一到晚上小宝认床,吵着要找妈妈。”因此,哪怕再晚,他俩都会把孩子接回,然后第二天一早把孩子再送往父母家。

同为“志愿红”,翁婿同战“疫”

胡伟兴和张灏巍是翁婿关系,岳父胡伟兴原本是在大阳山植物园工作,女婿张灏巍工作于浒墅关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疫情发生后,两人都成为了“志愿红”,为区域核酸检测贡献力量。虽然不在同一点位,但因从事相似的工作,两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还多了亲情之外的“战友情”。

一个家庭,两名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甚至彻夜不回,加上张灏巍的妻子近期又出差在外,三个孩子全靠岳母一个人照看,且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要在家上网课,不时有作业需要家长帮忙打印,这让原本干家务活麻利的岳母犯了难。“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爸爸不要忘了帮我打印作业”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张灏巍总觉得对家庭有所亏欠。但他明白,作为一名党员,理应冲在前,坚守岗位,驻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不能因家庭的小困难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张灏巍说,“岳父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发挥余热,我没有理由不冲在前。”

守护家园,有你也有我

他,是浒墅关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队员朱林;她,是浒墅关经开区社区工作人员杨芬娟。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却都坚守在社区防疫一线。疫情发生后,朱林被安排在惠丰社区,做好区域核酸检测保障工作;而杨芬娟作为长江社区核酸检测点位的一名点位长,更是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扎根在一线,协调调度,及时研判核酸检测进度,迅速调配人员力量和后勤物资保障,保证核酸采样安全有序高效开展。

在区域核酸检测的每个日夜,夫妻俩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中的两个孩子,为了督促小孩子能上好网课,还特意在小孩的房间安装了监控进行监督,并相互约定:谁先回家,就负责检查小孩的作业。结果,有两天,夫妻俩都没回家,小孩的作业也就一直拖着没反馈给老师,好在,在第四轮区域核酸检测结束后的第二天,两人都是正常下班,一回到家就赶紧把小孩的“欠账”还了。(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