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干担当勇争先 凝心聚力谋发展——大城县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廊坊市全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6%和4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2亿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4亿元,同比增长4.7%;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和9.9%……2021年,大城县主动谋事、踏实干事,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凝聚合力、提振士气、攻坚克难,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集聚,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内外兼修、精准发力,产业支撑效应显著提升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民营经济“二次创业”成效初显,总投资25.5亿元的华美高端橡塑、荷丰贵金属二期等一批项目即将竣工投产。

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稳固。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完成税收3.8亿元,同比增长15.6%,有色金属产业完成税收3.4亿元,同比增长77%。130家企业投资12亿元实施技术改造,7家企业纳入省技改平台项目库,津锡农业、全振汽车配件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华美、神州等13家重点企业产品被纳入雄安新区建设采购目录,红木行业协会在雄安新区设立家具展厅,开通雄安—大城旅游线路,服务雄安、借势发展更加深入。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全年对接洽谈项目52个,成功签约30个,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60.3亿元;争列省重点前期项目1个、市重点项目16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廊坊宝德风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家具进行刮磨。

——攻坚克难、统筹发展,城乡建设实现破题开局

县城建设拉开框架。“一轴、两环、五区、多点”发展布局取得突破进展,城市发展脉络更加清晰。“一轴”加速打通,历时6个月,长3.5公里、宽50米的永定大街西通工程竣工通车,创造了城市建设新速度。长3公里、宽50米的东通工程目前已完成征地、清表、围挡,谋划多年、群众热盼的县城主轴线全线贯通指日可待。“两环”实现突破,津保南线绕城、廊泊路绕城列入省“十四五”规划;总投资10.44亿元的环城水系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即将启动建设。

“五区”统筹发展。红木文化新区,投资7.3亿元的县医院迁建项目正式启动,征地组卷工作加快推进;平舒公园被评为省级四星级公园,建设路通车运行。县城提升区,启动实施平房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3个,改造老旧小区25个、小街小巷10条,完成58条街巷照明工程,建设公共停车位1023个,雨污分流改造二期工程基本竣工,百姓居住、出行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文教区,综合全民健身体育中心、教育园区纳入专项债券项目库,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勘测定界工作。康养休闲区,规划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与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协议初步达成。创新制造区,一横一纵主要路网建成通车,园区调区扩区、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有序开展。

乡村建设成效明显。脱贫成果不断巩固,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023元,同比增长12%,代表廊坊接受省脱贫攻坚后评估验收,得到省评估组高度好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粮食总产27.53万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改造农村公路40公里、农村厕所1.38万座、公共厕所161座,实施村街道路硬化38万平方米。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基本竣工,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运营,垃圾积存难题将根治。完成廊泊路北段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街15个,东阜村获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中赵扶村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廊坊市全振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遮阳板。

——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活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荣获“全省村级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先进县”。“暖企、稳企、助企”行动取得实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18件、减税降费8897万元、争取奖补资金6600万元、融资12.4亿元。

严格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为企业安心、放心、舒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开发区改革,赋权35项审批权限,村街社会事务全部划转。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创建省市级研发平台4家,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企业2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填补国内空白产品2个。

院企合作取得新成效。华美集团与天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盛森公司与河南工业大学成功研发精密树脂磨抛轮,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新型阻燃母粒添加剂,首次在大城县试验成功,为全国挤塑板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资金制约加速破解。全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7.7亿元、债券资金9.8亿元,有力推动环城水系、县医院迁建、永定大街西通、园区路网、传染病医院等一批社会瞩目、百姓关心的大事、要事。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统筹推进助企、控车、抑尘、禁烧、减排“五大行动”,顺利完成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涉VOCs企业深度治理等32项重点工作。全年PM2.5平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PM10平均浓度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7,同比下降6.9%;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0天,达到260天。

水环境明显改善。积极争取省水利厅支持,实施全县域生态补水5000万立方米,子牙河、白马河、广安干渠、安庆屯干渠等主要河渠水源全部置换,子牙河小河闸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地表水环境大幅改善提升。深层地下水位回升4.92米,回升幅度居全市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扣民生、加大投入,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措施,有效防止外来输入风险。定期开展34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全县疫苗接种44.6万人,覆盖率达到95.4%,全民防疫屏障进一步筑牢。县级医院与京津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县文物局挂牌成立,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10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投资6000万元新改扩建学校8所,增加学位5000个。教育发展促进会积极作为,广大企业家踊跃捐资助教1500多万元,体现了回报社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扩面超额完成任务,位居全市前列。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332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97人。城镇新增就业7081人,农村转移劳动力39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18%。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工作全市领先,执法办案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团伙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3名,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