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洗出通身白,沈水熏成换骨香”,如今提到茉莉,就不禁让人联想到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源出于南京六合,传唱于天下。不仅是中国民歌中的经典;是南京文化的精髓;更是六合足以向世界夸耀的珍奇与骄傲。

纵观历史,六合虽战乱频发,但本土民歌的传承始终没有间断,前身为《鲜花调》的《茉莉花》其实在六合地区传唱已逾百年之久。

1942年冬,新四军文艺战士何仿在六合金牛山下采撷到民歌《鲜花调》。15年后夏日的全军文艺汇演中,经何仿整理加工并定名为《茉莉花》的民歌在北京成功打响第一炮,随着《茉莉花》唱红大江南北,何仿与《茉莉花》的不解之缘也逐渐展开。

何仿先生曾表示虽然《茉莉花》成了“中国名片”,但对于南京来说,它是六合人民的;对于江苏来说,它是南京人民的;对于全国来说,它是江苏人民的。

盛世当兴文,何仿先生创作《茉莉花》的初衷便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成为代表中国软实力的作品之一。

2014年,六合区委区政府遵循何仿先生生前遗愿,于同年青奥会举办之际建设了《茉莉花》史料馆,为打响六合民歌名片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茉莉花》史料馆坐落在由“新农人”万广军创建的茉莉园内,位于六合金牛湖畔,紧临《茉莉花》采风纪念碑,地处金牛湖帆船中心和金牛湖风景区之间。馆内共有茉莉渊源、茉莉情缘、花开六合、第二国歌、媒体聚焦、茉莉雅韵六大板块,设有两个视听区,循环播放《茉莉花》专题片及六合民歌专辑。

“千载诗人无眼,只道此种繁华,金牛山下歌一曲,唱彻海角与天涯,芬芳人人夸”走进茉莉花史料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首调寄破阵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茉莉渊源板块,讲述了歌曲《茉莉花》从发掘到蜚声世界的历程,馆中陈列了数本六合民歌手珍藏的《鲜花调》手抄古唱本,以及诸多当年演出时的珍贵照片与使用过的乐器。

随着深入的探索,馆中还记录了一则《金陵晚报》旧时报道,曾记载“新四军战士八百桥镇忆当年——《茉莉花》让周总理想家”。据悉,深爱这首歌的周总理将《茉莉花》带到众多友好国家。《茉莉花》成为前线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唱遍了世界各地。

不仅如此,在“花开六合”主题区域记录了六合多年来对茉莉花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早于2006年11月起,便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收录民歌31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如此类有趣好玩的史料记载与珍贵文物在茉莉花史料馆中都得以精彩的呈现。

扎根金牛山下,香飘四海五洲。《茉莉花》史料馆作为六合打造民歌名片的基础,既提升了六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是弘扬《茉莉花》文化的迫切需要。

《茉莉花》史料馆如同一株洁白素雅的茉莉,绽放在六合大地之上,使六合又多了一处芬芳四溢的文化地标,展现出六合新的文化自信!(撰文:张灵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