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山东有个书生名叫白玉堂,心地善良,自幼丧父,由老母亲一手将他抚养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白玉堂从小体弱多病,长大后更是手无缚鸡之力,重活干不了,每天病恹恹的,不像是能活大年纪的人,但是他的书读得非常好,胸有大才,是一个明事理之人,只是这些年昏官当道,时运不济,他的才华得不到认可,每次考试都会名落孙山。

这一年,又适逢大比之年,考期临近,白玉堂每夜挑灯夜读,想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他知道穷苦人家只有走这一条路才能改变命运,他想让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享上几年清福。

只是这一年,他的身体比以前更加虚弱了,每天有气无力、咳嗽不止,上了年纪的老母亲见状总是心疼地掉眼泪。

这天深夜,正在白玉堂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身穿官服的人闯进家中,只见此人牵着一匹白马,手中拿着一张帖子,见了他便说道:“快起床,考试的时间要到了!”

此刻,白玉堂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只是奇怪地问道:“去哪里考试?考官在哪里?”

那个人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催促道:“到了你就知道了,机会难得,不要再磨叽了!”

白玉堂有些无奈,又怕真的错过了考期,只好挣扎着起床,拖着病恹恹的身体跟着这个人走了出去。

刚走没多久,白玉堂突然发现周围的环境竟然十分陌生,按理来说,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不该如此,周围的道路、树木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他停下脚步向那个人询问:“咱们这是要去哪里?”

那个人看起来一副讳深莫测的样子,想了想,还是没有答复他。

白玉堂只好跟着他一路向前走去,大概走了半个多时辰,前方不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城池,接他的人指着那座城说道:“那里便是了。”

很快,两人进了城门,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终于来到一座气派的宫殿,宫殿的装饰十分豪华,看起来像是官家的地方。

透过殿门,白玉堂看到里面坐着十来个身穿官衣的男子,他们面前放着一张考桌,有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坐在考桌前面在匆匆作答,这些人会时不时抛出一个问题,考生答完后,他们便会记录在册,然后再相互交换一下意见。

这样的考试白玉堂还是第一次看到,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考官,这些考官当中,有一个人看起来十分眼熟,看起来像是民间供奉的关帝神。

此刻,带他来的那个人说道:“你在外面等一下,我进去禀报!”

白玉堂点了点头便坐在了大殿外面的一条长凳上,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秀才模样的年轻人,带秀才来的人同样进去禀报,秀才便挨着他坐了下来。

两人随便说了两句话,忽然听到大殿里有人在叫白玉堂的名字,白玉堂便起身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考官示意他坐在考桌前面,很快有人发下来一张试卷,白玉堂答完题后把试卷交了上去。

十来个考官互相传阅试卷,看完他所作的文章后频频点头,似乎非常满意,他们又问了几个问题,白玉堂全部一一作答。

考完后,考官示意白玉堂在外面等候,然后将最后一位考生喊了进来,这最后一位考生便是那个秀才。

秀才似乎考得也不错,考完后也被考官留了下来,这时,白玉堂又被请进了大殿。

进来之后,坐在正中央的那个考官站了起来,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簿子,向白玉堂说道:“河南新建了一座城隍庙,现在缺一个城隍神,你去当这个城隍吧!”

听完这个,白玉堂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自己来到了阴间,刚才参加了一场阴试,想着自己再也回不到阳间,他突然跪倒在地,向考官说道:“承蒙考官大人的厚爱,我去河南做这个阴官没有问题,只是我家中有位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无人赡养,我走后她必定受苦,等我为母亲送完终再去可以吗?”

听了他的话,有个判官模样的人拿出生死簿翻看了一下,说道:“你母亲还有九年的寿命!”

此刻,殿上的十几个考官也犹豫起来,一方面是紧缺官员,一方面是孝子尽孝,他们商量来商量去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正在此时,关帝站出来说话了:“不如让张秀才先代替他九年吧,九年之后再来轮换。”

没有别的办法,大家只好同意了这个提议。

此刻,白玉堂才知道站在自己身边的这位秀才姓张,住在长山县,正是他要代替自己的职位,他紧紧握住张秀才的手,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白玉堂便被送回了阳间,张秀才换上官服去了河南。

白玉堂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此时距他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天,棺材马上就要下葬了。

伤心的老母亲突然听到棺材里有动静,急忙命人将棺材打开,白玉堂一下子坐了起来,母亲见状喜极而泣……

从那以后,白玉堂的身体越来越强壮,身上的疾病不治而愈,他不再赶考阳间的功名,而是一心一意留在母亲身边侍奉她。

再后来,他专门去长山县走了一趟,还真打听到了张秀才,只不过张秀才在两人认识的那一天便去世了……

九年之后,老母亲寿终正寝,白玉堂安葬好母亲后回到家中,沐浴更衣、梳理妆容,做完这一切便躺在床上,没过多久便没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