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说起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很多人仍然心有余悸,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山河移位,数百万人命悬一线,举国震动不已。

震后48小时内,各地军区相继调派了超过13万人的救援队伍赶赴灾区,而在这群英雄神兵之中有一支15人的空降兵小分队最令人瞩目。

当时10大重灾区之一的茂县道路垮塌、通信中断,外界对里面的灾情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下小分队临危受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情况下从近5000米的高空舍命一跳,这才给解放军打开了救援通道,为当地十几万群众带去了生的希望。

而今14年过去,当年的15勇士早已变了样子,那么他们过得怎么样呢?

临危受命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学生如往常一样正在教室里上课,然而没有人想到,四秒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震动会将他们平静的生活化为乌有,5层高的教学楼瞬间倒塌,55名师生因此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大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连隔海相望的台海地区都受到了震动,灾后,我国投入了近15万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实施救援工作,各地超过100万人的医疗队、志愿者纷纷响应,实现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援。

在地震救援中有“黄金72小时”的理论,如果受灾人员被埋在废墟之下三天不吃不喝极有可能会丧命,所以救援工作必须争分夺秒,早进灾区一秒,老百姓就多一分生机。

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率先做出反应,当即派遣6000余名官兵赶赴灾区一线。

当天下午4点,都江堰迎来了3000名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

13日凌晨4点,800人的救援部队赶到绵竹市汉旺镇开展搜救,中午12点,夏国富带领小分队徒步75公里抵达震中心的汶川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救援队伍几乎已经覆盖到了四川受灾的所有县区。

但位于河谷深处的茂县、北川一带却迟迟没有消息,救援指挥部的人个个心急如焚。

事实上,指挥部在得知通往茂县、北川一带的道路被毁、通信全部中断之后,早已在第一时间作出了从空中侦察灾情,进入灾区的决定。

但是灾后暴雨不断,能见度极低,而茂县又地处高原,横跨波涛汹涌的岷江和涪江,高山河谷纵横,地形极其复杂,再加上地震之后到处都是垮塌的山体和改道的河流,空军八次试图着陆,但最终都铩羽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茂县的灾情传不出来,救援工作就无法开展,10多万百姓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会失去,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空降兵先行!

5月13日凌晨一点钟,睡梦中的李振波突然被电话声吵醒,接通之后,对面的指令非常简短,“立即到作战指挥室参加会议”

从军二十多年,军人的直觉让他意识到,这次会议一定非比寻常。

果不其然,他一进会议室,参谋部立即发布命令:“由李振波带领空降兵部队立即飞临四川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振波大校是我国重型空投之父,多年来一直从事空降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由他带队当然事半功倍,但当时他已经48岁,身体素质远不如其他士兵,参与跳伞危险高、难度大,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不测。

不过身为人民子弟兵,李振波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他一起赴川的还有空降特种大队的100名勇士,他们最大的不过而立之年,最小的年仅20岁。

出发前,所有人已经了解到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危险,但他们不畏不惧,将遗书揣在胸口,把生命献给人民。

下午两点半,暴雨仍在继续,一辆大型运输机满载着伞降兵抵达了茂县上空。

根据当时的气象条件,飞机只能暂时停留在距离地面7500米处,但高度影响下飞机外部结满了冰,外面能见度几乎为0,而且空气中气流涌动,风力过大,这种环境下跳伞无疑是送命,逼不得已,伞降行动被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为了应对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李振波向上级提出分批次执行伞降任务,同时放弃常用的圆伞改用翼伞。

圆伞虽然安全性高,但是速度慢、机动性差,无法控制落地点。

而翼伞使用灵活,可控性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伞降兵落在安全地带,不过翼伞操作难度大,军队里会使用的人并不多。

经过上级同意之后,李振波从100名伞降兵里慎重挑选出来14个人与自己组成了第一批空军侦小分队,一起执行第二次伞降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天一跳

5月14日11点,暴雨出现了减弱的迹象,风速也慢慢趋于稳定,李振波等人再一次踏上了运输机,机舱里伞降兵相互调整着伞包,一再确认身上的装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过了一会儿浓重的阴云中出现了一条细缝,李振波透过这条缝看到了地面,他大声叫道“就是现在,所有人做好准备”,而此时,运输机正在4999米的高空。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温度越低,人体生理就会很难承受,茂县本就地处高原之上,海拔高、气温低、含氧量少,3000米的高空就已经是跳伞极限,而我国伞降兵日常训练高度才在800至1000米,5000米根本就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情况紧急,他们已经没有时间等待新的机会,11时45分,飞机打开舱门,所有人瞬间感觉到了异常,狂风呼啸而至,空气中携带着冰粒,氧气浓度极低。

年纪最小的伞兵向海波说:“当时瞬间就喘不过气来,出现全身乏力的那种感觉”。

尽管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跳伞信号发出后所有人都没有犹豫,李振波身先士卒,第一个跳了下去,接着另外6个人紧随其后。

过了两三分钟,第二圈次的8个人也跳了下去,小分队的身影瞬间消失在了茫茫云雾之后,谁也不知道空中的他们会遇到怎样的惊险。

如今我们通过各种视频看到的伞兵空降速度缓慢,似乎非常简单,但现实中的跳伞却是危机四伏,尤其是茂县这场惊天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茂县境内80%都是雪山、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不利于伞降兵着陆,唯有西南处有一片比较平缓的地面可以作为落地点,因而伞降兵需要操控翼伞越过山峰,避开河流,准确落地,同时还要注意纵横交错的电线,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由于跳伞位置过高,此次降落并非跳出机舱之后翼伞直接打开,而是更难地高跳低开,先自由降落1000多米后再开伞,或许是低温的影响,当时李振波、王军伟、殷远的主伞都出现了打不开的情况,只能启用备用伞。

除此之外,山谷多强风,尤其是茂县当地特有的“午时风”平时能够达到7级以上,伞兵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方向何其困难,一不小心绳线便会缠在一起,轻则重伤,重则尸骨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15名勇士个个是伞兵中的精英,虽然免不了剐蹭碰撞,但最终都有惊无险地落在了既定位置。

此时,被困将近48个小时的灾民们正处于绝望与麻木之中,逃跑的山路被堵,求救电话打不出去,眼睁睁看着被压在地下的亲人一个个停止呼吸,所有人都感觉茂县已被抛弃。

直至看到天空中的伞花逐渐从空中飘落,人们的眼中才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村民们一窝蜂地冲到降落的伞兵面前,激动地大喊着:“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得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安抚住围上来的灾民,李振波当场用卫星电话向救援指挥部报告了当地的情况,然后迅速收伞、集结,开展下一步任务——按照既定路线行军,勘测报告灾情,开辟直升机降落点。

在跳伞行动中,李振波一行人几乎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下降过程中的低温低压、刮擦碰撞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更是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有人感冒发烧,有人恶心脱水,但是救灾任务当前,所有人只能咬紧牙关往前走。

整整6天6夜,所有人几乎不眠不休,沿途经历了山体滑坡、泥石流、余震等一系列险情,徒步走过了2个县7个乡50多个村庄,向救援指挥部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灾情信息,为救灾队伍开辟了十处直升机降落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救援,但是他们付出的努力、为灾区人民作出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正是有了他们的惊天一跳,后续11000名空军救援队伍才能进入高原深处为数十万百姓打通一条又一条充满希望的生命线。

英雄现状

汶川大地震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解放军的奋力救援也在百姓心中留下了足以铭记一生的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执行跳伞行动的15位勇士里,除了48岁的大校李振波以外,还有王军伟、于亚宾两位少校,一位四级士官雷志胜,刘志宝、殷远、王磊、任涛等四位三级士官,郭龙帅、李亚军、赵四方、刘文辉、李玉山等五位二级士官,以及向海波、赵海东等两位一级士官。

虽然已经14年过去了,但是15位勇士的生活现状时刻为人们所关心,那么他们过得如何呢?

62岁的李振波目前已经退休在家,安享幸福晚年,他在汶川救援工作结束后重回工作岗位,坚持不懈地为我国伞降研究事业奉献,他研发的五款重投装备目前已经成为军事救灾工作中最受欢迎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志胜现在47岁,他于2011年离开了部队和战友,转业回到老家张家山的街道办事处工作。

虽然工种发生了变化,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始终如一,如今的他左手抓环卫、右手管征兵,时不时地还得应付一些防火防盗之类的琐事,他说:“咱当兵的人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

郭龙帅参与跳伞的时候才26岁,当时他原本正在休假,得到地震的消息后当即与部队联系,主动请缨赶往抗灾一线。

他退伍之后当过一段时间保安,后来在老家的交通运输局工作。在他眼里,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即便是修路工,他也坚持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军人气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军伟和任涛退伍之后一个转业当警察,换了身制服继续为人民服务,一个考完驾照,跑起了长途运输,他们如今虽然都变胖了、变秃了,但是敬礼的时候依然站得笔直。

48岁的于亚宾目前还坚守在部队,他现在是空降部队引导队的队长,也是伞降兵眼里严厉的训练员,每当他提起自己5000米高空跳伞的经历时,无论平时被他虐得再狠都忍不住为他鼓掌叫好。

和于亚宾一样还在部队服役的还有李玉山、殷远、向海波三人,殷远和李玉山都成了部队里的伞训教头,常常让新兵又爱又恨,最小的向海波则在空降军引导队当文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9月16日,空降兵成立7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15名勇士再聚首,虽然每个人都苍老了不少,但照片里他们的身姿却与在军中无异,那股保家卫民的浩然正气依然清晰可见。

在老队长李振波的组织下15个人还建了一个微信群,他们聊到当年的跳伞经历所有人都滔滔不绝,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次永生难忘的经历,对于汶川地震中的百姓而言那是一次托举生命的慷慨一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8年以前,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敢于在5000米的高空执行跳伞任务,但中国做到了。

15位勇士的惊天一跳不仅刷新了空军跳伞的最高纪录,也让无数中国人看到了解放军守护人民的决心,我们衷心地祝愿他们一生平安,永远顺遂!

参考文献

1、环球时报:《相隔12年 汶川地震“空降兵15勇士”再聚首!》

2、红星新闻:《感谢有你!汶川大地震,人民空军从4999米高空降落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