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工荒是近几年来一直困扰着企业的问题,企业还很难留住人。这类企业基本上就是大型的制造型企业。这类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大量的低廉劳动力。企业这方面不愿意用更高的工资给到工人,工人自然也不愿意多待。这部分人试岗一段时间后走了,下一拨人接踵而至。这样的企业每天换人,长久的留住人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工厂宁愿发放20元每小时的工资给临时工也不会发给员工,这个操作,给员工带来心理极大的不平衡。试问谁又会干得长久?

拿广东举例,广东作为一线城市,很多偏远地方的农民工慕名到广东去打工。奔着的目标是挣更多的钱,回老家贴补家用。然而到了大城市的厂子里,就发现不是说得那么一回事。说好的八小时,其实是12小时。说好的有休息,变成了有工资。说好的月工资变成了十块每小时,还不如临时工。到外地打工,似乎是受骗一样,于是干不长久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工荒且留不住人,原因有很多。

其中第一点就是,薪资待遇差。对于大型制造型企业,其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这些企业变相的压榨农民工的工资,使得工资待遇极低。每个月的工资发放日期都在20号往后,这样相当于压了一个月工资。即便如此,到了月末也不一定会发工资。另外,福利待遇变成空心化,休息日变成了加班日,加班有奖励。农民工不远千里,外出上班不是为了让人压榨的。拿不到钱的企业,农民工也不会继续再上班,只好另谋他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原因就是企业的环境差。工人上班注重企业环境是有必要的。如果企业内部缺乏管理,粉尘线头比比皆是,那么工人在工作时的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很容易出现事故。企业环境看似是细节,不重视很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安全。随着现在疫情的不断蔓延,企业的环境则更加重要,员工的身体健康了,公司才会健康发展。细节决定成败,环境的脏乱差,影响的是方方面面。

第三个原因是工作的强度大,压力大。现在的农民工年龄也有年轻化的,很早开始不上学,四处打工的。这些人知道正常的工作是有休息时间的,对于节假日也乐于休息劳逸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工厂这方面提高日工作小时数,缩短吃饭时间,减少节假日休息,一切为了企业的利润。但是这给本就生活紧张的人加大了压力。每天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做着重复的工作且不准休息。

再加上严苛的组长不停地去找你的毛病。在这样的工厂上班真正成了无情的机器,毫无生机。

第四个原因是现在的工厂在招聘的时候宁可给临时工20块钱每时也不会给员工。也许正式工不如临时工有可用之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厂宁可让临时工挣到现钱也不会给员工更多福利,这样的安排给正式员工莫大的被无视感。农民工也有权利选择不要这个工作。

用工荒的出现,公司总是认为是农民工的错而不从自身的问题说起。新时代在发展,各地工资在上涨,环境待遇不断提高,农民工也不是该类公司可以随意压榨的对象了。这个公司不行就继续寻找其他公司。农民工在适应这个时代的就业环境的同时公司负责人可以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用以前的待遇去给到现在的人是怎么也不会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每年的春节过后就会有各大公司开始陆续招人,出现用工荒。许多公司为了拉拢人才宁可公司出车专门接送员工上下班。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相当激烈,都想在仅有的地方挖出更多的员工。这样抢劳工的企业,里面大都是需要出力的工作,又累又紧张,不能休息。如果工资给不到位,真的没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结语

这样的一个用工荒现象不禁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方面,企业应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应该只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获取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个人应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通过多学习提升学历,让自身成为新时代知识型人才。

今日话题:70后不用、80后找不到、90后不做,“用工荒”时期我们如何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