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3月1日,郑州官方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共涉及五大项、18小项。

2.龙湖金融岛由内外环共42栋建筑群围合而成,占地约1.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实行统一开发建设的创新模式。

3.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开盘数据一览

万科理想拾光3月2日开盘,推出高层6#(1D25F2T4),共计100套房源,去化21套,去化率21%;均价(精装):高层13100元/㎡。

正商博雅华庭3月5日开盘,推出二期小高层17#(1D17F2T4),共计32套房源,去化4套,去化率13%;均价(精装):小高层5800元/㎡。

郑州市发布楼市18条政策

3月1日,郑州官方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共涉及五大项、18小项。在限购限贷松动、房贷加量降价、重提棚改货币化等多维度宽松。

主要内容有:

1限购政策松动:投亲养老可新购一套;

2限贷政策松动:认房不认贷(原先认房又认贷);

3房贷加量降价: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下调住房贷款利率;

4重提棚改货币化:实施安置房建设工作三年行动,结合房地产市场形势,坚持以货币化安置为主;

5支持改善性需求:为卖小买大、卖旧买新,提供按揭、网签和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等方面便利;

6给予房企贷款支持:对受困企业贷款展期、续贷,加大房地产企业并购贷款支持;

7优化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土地竞拍保证金最低比例下调至挂牌价的20%,土地出让金可在成交后1年内实行分期缴纳等;

8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精简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54 天以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州龙湖金融岛3月4日开岛

二月二,龙抬头。在万众瞩目下,3月4日上午,龙湖金融岛举行开岛仪式,这也意味着作为未来郑东新区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主承载区,建设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重要载体的龙湖金融岛正式“开门纳客”,成为郑州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努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作为郑东新区金融载体建设的重中之重,龙湖金融岛由内外环共42栋建筑群围合而成,占地约1.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实行统一开发建设的创新模式,围绕金融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建设标准化金融楼宇,是郑东新区拓展金融业发展载体、提升资本吸纳能力的重大举措。

龙湖金融岛共有金融办公楼宇34栋,五星级酒店4栋,公寓4栋,所有金融写字楼、城市生态景观、文化建筑设计均通过国际招标确定,单体建筑全部邀请国际、国内知名建筑设计大师按照国际5A级标准设计,达到国内绿色建筑和美国LEED金级建筑标准。截至目前,内环20栋办公楼宇已全部竣工,15家金融机构达成意向入驻;外环9栋楼宇已实现主体封顶,中原银行大厦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沿湖商业已有3家商户配套入驻。

郑州南站:“经济新引擎”即将强力启动

3月1日,郑州南站接触网工程热滑试验正式开始,距离投入运营再近一步,而其建筑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并有望于今年5月前完工交付。这座俯瞰如飞鹤羽翼的巨型高铁站,正栩栩然振翅欲飞。

3月2日,郑州南站,施工现场繁忙,不时有列车由站台缓慢驶过,热滑试验列车已经开始对接触网工程进行检测。每一幕变换的场景都在向着开通时刻行进。

作为郑州第三个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郑州南站集铁路站房、高铁物流中心、空铁换乘中心、长途客运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五位于一体,今后将与郑州站、郑州东站携手,紧密联结起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成为中原城市群10个城市城际铁路的中心站,同时形成对接国际、国内、省内及市域交通4个层次的四枢、多站客运枢纽布局。

郑州南站建成后,郑州地铁9号线、13号线在此接驳换乘,同时接入郑渝高铁、郑合高铁及郑登洛城际铁路、郑兰城际铁路,成为融合高铁、城际、航空、地铁等诸多功能的特大型、综合性交通枢纽。

河南省房协统计开发企业融资需求

3月1日,河南省房地产业协会发布关于统计上报开发企业(项目)融资需求的通知。

《通知》显示,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万人助万企”活动部署,贯通政银企三方合作对接,强化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融资保障,拟开展房地产领域专项银企对接,按照省住建厅要求,统计开发企业(项目)融资需求情况,并要求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项目)填写企业融资需求统计表,并于3月4日(本周五)12点前上报至河南省房协秘书处,汇总后统一上报省住建厅。

企业(项目)认真填写企业融资需求统计表包含企业(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当前项目进展情况、总投资、融资总需求、2022年融资需求等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行: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3月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会议,总结2021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2021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条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狠抓落实,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更好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抓好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保市场主体工作,做好两项直达工具转换后的接续工作,细化实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业金融支持。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要持续推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能力。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取得实效。

全国超40城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

据中指数据监测,自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超40个城市从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调整力度加大,有利于缓和市场情绪,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释放。预计3月份成交规模环比会有所上升,但基于去年同期高基数下,成交规模同比大概率仍为下降趋势。热点一、二线城市市场恢复节奏或相对较快。

银保监会、央行: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3月4日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通知》,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各省市县区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8万元。

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发展新动能增势良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0%。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2021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5.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

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良性循环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与房产相关的举措

1.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3.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4.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