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过盲盒吗?无论是最初的玩偶盲盒,还是现在的零食、化妆品,以及机票盲盒等。

在这个“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谁能想到如今招聘能做成盲盒。

找工作如同开盲盒,对于打工人来说,“盲盒招聘”是机会还是陷阱?

01

“HR会替你选择相对合适的岗位,帮你发掘潜在未开放的机会,此外还有多次“复活”机会,可优先调剂到其他在招岗位”,这是最近深圳一公司推出盲盒岗位招聘贴。

不用自己费心费力的筛选公司,只需要一键发送,闭眼就能入大厂?

不少待业者非常乐意追求这种“刺激感”,有公司称自从发布“盲盒岗位”招聘,浏览量和简历投递量都翻了倍。

有些企业的“盲盒岗位”是为想要加入该公司但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岗位的求职者打造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会根据求职者的学历、专业、经验等匹配岗位,替求职者发掘潜在未开放的机会。

本以为“盲盒招聘”是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的好事,可事实上它已经涉嫌违法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盲盒招聘”已经造成信息不对等

02

部分公司开创“盲盒岗位”,完全是为了博得“眼球”,吸引流量。

资深HR分析,“盲盒岗位”有可能存在招聘“陷阱”:用“盲盒岗位”作为噱头,吸引待业者,实际应聘都是正常招聘方式招不到人的岗位。

这种岗位是相当于轮岗后再定岗的管培生,只是换个名字吸引求职者。

还有些骗子公司用盲盒吸引上当的小白做公司法人,一旦出现问题,应聘员工就背了“黑锅”。

招聘本身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用盲盒包装看似新奇,实际上存在很多疑点。虽说“万物皆可盲盒”,但盲盒的应用场景应该有边界

最近“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杨雪梅就提出:盲盒是否应该定性为‘恶意营销’?”

盲盒经济不是盲目的生意,也不是突如的商机,更不应是监管盲区,很多商家却以此恶意营销。

03

“盲盒招聘”是无实物选择,看似就有蹊跷,那么实物盲盒就没任何问题了吗?

学生文具盒,商家将其做成盲盒,在心智没有发展成熟的学生面前,它们是满足自己好奇心,产生心理变异的工具。

而且有些无良商家贩卖的文具粗制滥造,导致盲盒文具不仅成为新的生活垃圾,也加大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最被人们诟病的是动物盲盒,有的卖家为了吸引眼球,推出一盒可能开出三只小狗的噱头,就把三四只狗甚至不同的动物放一个快递箱里寄。结果不是在运输过程中被闷死、饿死,就是相互之间咬死。

很多买家拿到快递都是死猫死狗,就算当时没死,也活不过一周。

这样似“赌博”式的交易,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在无形之中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靠盲盒33岁成百亿富豪,但不是每个人、每种商业形式都适合并需要“盲盒”模式。

盲盒的“盲”不仅是一些商家制造的“迷雾弹”,还是招聘者的“浸猪笼”。消费者和应聘者要对不适宜的盲盒形式要及时说“不”。

希望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盲盒品质监督,让盲盒的监管不再‘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