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编者按
为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加强广大市民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市卫健委与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办“岐伯故里 养生宝鸡”栏目,广泛宣传中医药康养政策、知识、历史,使广大市民了解、认识、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强化健康知识,提高身体素养,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中仙草撷来春万里,
手里银针点破雾千重。
——《联颂岐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来,经常有门诊病人询问煎中药用热水还是凉水,煎药前用不用泡,吃中药有什么注意的呢?中药疗效与医生辨证水平、中药质量、煎煮方法及服用时间都有关系。虽然中医药已经发展多年,但民众有些还是模棱两可,特此撰文以答疑解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药的煎煮法

鉴于汤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煎煮方法就显得比较重要。煎药用具一般以砂锅、瓦罐为好,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煎煮前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遍,第二煎加水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去渣滤净混匀后分两次服用。煎煮火候与时间要根据药性及病情来定,如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时间要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药要文火慢煎,时间须长,煮沸后续煎30至60分钟。

部分药物因药性不同,煎法亦比较特殊,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等。先煎者,主要为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生石膏、鳖甲、牡蛎,宜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再有附子乌头类毒副作用比较强的药物,久煎是为降低毒性;后下者,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分或气味芳香药易挥发,须在他药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包煎者,纱布袋装好黏性强、粉末状及带绒毛的药,以防药液浑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滑石粉、旋覆花;另煎者,主要是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要另炖,如人参、鹿茸;溶化又称烊化,指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为免粘锅或粘附他药,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蜂蜜;泡服者,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易破坏药效,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药时间和方法

汤剂一般来说每日1剂,煎2次分服。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饭后服;病在胸腹以下,如肝肾等,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补益药易滋腻碍胃,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汤剂一般宜温服,而解表药要偏热服,服药后须温覆衣被,或进热粥,以帮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药饮食禁忌

一般主要是饮食上的禁忌,就是俗称的忌口。《本草经集注》有语“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鸡、生菜,又不可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鲙、腥臊等。”指出了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食物。

除此之外,病情不同,禁忌也有所不同。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则应忌食生冷、清凉饮料;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肾病水肿者应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物;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之品。

来源:宝鸡市人民医院

——《联颂岐伯》